人才学院举办“培养理性思维”高端讲座

22.09.2014  21:52

9月1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关增建教授做客人才学院,在乐乎新楼思源厅为同学们带来“培养理性思维:从科学的起源谈起”专题讲座。在近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关教授详细介绍了人类社会中科学的起源经过以及理性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并用丰富例证和睿智言语与同学们不断互动交流,引导大家思考,带来一场难忘的知识盛宴。

时空翻开,历史中思维的起源

讲座伊始,关教授先向同学表明,“不希望大家将这场讲座看成一个报告”,同样,“并非讲座中每个细节都一定要赞同”,他更希望这个午后,能成为一个探讨的机会,一场思想的分享。

随后,关教授用理性思维方式的现代意义极其重要性作为开场白,讲述理性思维方式注重因果逻辑,与自然规律密切相关,并言明:想要了解何为理性思维方式,进而培养自我理性思维,就必须从其源头入手,在人类发展历程中探求。

关教授引用大量生动事例,根据时间脉络,为同学们梳理科学发展的历史路线:从原始社会的渴求生存,萌生了黑白巫术,产生了传说神话,衍生了自然崇拜,发展出了宗教信仰,人类也从不断的经验总结中,开始探求万物的本质和根源,有了理性的思维方式,打开了哲学大门。讲至此处,关教授详细介绍了理性发源地古希腊的几个重要理论,其中,科学始于泰勒斯,不得不提的便是“水是万物之源”理论,而随之衍生的“水气火土”四元素学说,之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欧几米德几何原本等,都是应用了严谨证明,因果推理,基于事实的理性思考。

同时,关教授指出,生活中应该去思考,去怀疑,但是质疑是有底线的,这便是常说的尊重常识。而西方推行的公理化体系就比较好的限制了这一点,即在没有深入研究之前,将公理看作正确的并去接受它。但是,基于时代的局限性,实验思想在古希腊并没有被广泛提出认可,直到17世纪,伽利略的实验科学,才真正使实验归纳法被接受,而这一新的科学研究方式,也成为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座临近尾声,关教授将一首《科学史》W·C·丹皮尔卷首诗送给在座学员,归纳总结讲座的主题并阐明科学永无止境的真理。关教授的讲座脉络清晰,翔实生动,深入浅出的介绍了究竟什么是理性思维,并通过纵横向探讨,深度广度兼具,带给同学对培养自我理性思维方式的思考与方法。

头脑风暴,交流中思想的碰撞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同学们也踊跃参与,将讲座中思索到的疑问与关教授交流探讨。

八期学员,材料学院13级本科生金天威基于理性思维这一问题提问道:“文科生的思想比较活跃而理科生比较传统,应该如何看待二者差异,到底是保留不同思维方式还是二者相互学习融合?”关教授对该问题大力赞扬,并认为这是大学存在的普遍问题,从科学史角度,文理二者都应有理性思维,同时相互沟通学习,使思维多元化,在各自领域不断前进,而这也是通识教育的意义所在。

大一新生周圣鹏则从个人角度提出“遇事总用理性思维方式分析,没有冲动和激情,很有可能使人丧失机会。”而关教授解答到,人的思维方式是有层次的,理性分析是必须的,也是基础的,而感性等方式也是需要的,多元化思维分层并存是合适的,不应将理性思维方式僵化。

八期学员、管理学院13级硕士生杜光磊与关教授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愈多逾越了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其实也是出于理性思维下产生的行为结果,就如理性思维的定义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例如当有人用言语侮辱我们的至亲、好友时,我们会因冲动而对侮辱者做出殴打等行为。”而关教授谈道:“这个问题本身就非常具有理性思维,所以我们在社会上生活的时候,要尽量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不能让冲动先于理性思维。

随后,基于历史中理性思维的发源、生活中理性思维的应用等方面学员们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思想的分享与思维的碰撞中收获满满。

当代社会,理性思维方式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都与日俱增,而作为大学生,不论文理,都应该重视理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同时也正如《科学史》卷首诗所言“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她不可思议地保护着,猜不透的斯芬克斯之谜。”不错,科学永无止境,学习也应永无止境。

                                                                                                                                                                                                     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