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举办“公共管理青年学者论坛”

29.12.2015  13:06
  12月27日,由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经管学院公共管理系和青年联谊会联合举办的“公共管理青年学者论坛”在同济大厦A楼举行。论坛主题为“失衡的城市化: 制度、结构与愿景”,韩传峰、陆铭、程名望、钟宁桦、俞宁等公共管理领域知名专家发表了主旨演讲,校内外近百名学者到会聆听专家报告。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陆铭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高技能劳动者是城市发展的引擎,会促进城市工资提升和人口的增加;大城市化会促进技能互补,使得大城市中不仅有更多的高技能劳动力,也可能有更多的低技能劳动力;中国的大城市没有充分发挥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互补性,其中最重要的机制就是中国大城市里面存在着高技能劳动者偏向的落户制度,抑制了低技能劳动者的流入。
  经管学院公共管理系程名望教授在发言中按照“中国经济为什么要保持增长”、“中国经济如何实现了增长”和“中国经济未来能否保持增长”的逻辑框架,阐述了中国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前景所持的乐观态度。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力资本提升。而目前,中国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配置依旧存在较大的扭曲,改革的空间很大,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并没有消失,发展潜力依旧很大。城镇化既是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手段,也是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目标,它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会计系的年轻学者钟宁桦副教授认为,任何限制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无论是对于人、资本还是土地的限制,都会限制要素的配置效率,并带来宏观上经济结构的失衡,而最终受损的是经济中的每一个人。过去,商品流动代替人口流动,弥补城乡之间的收入落差,但是,目前这种弥补作用越来越弱,因此,需要尽快打破限制人口流动的因素,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Emory University助理教授俞宁在论坛上分享了逆城镇化的观点。他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强时间属性消费品(如电视节目、游戏、网页浏览等)的生产技术进步及随之而来的低价格造成人们分配更多的时间给此类消费。一方面,此类消费会挤出人们的劳动时间,从而使投资放缓,经济停滞不前。另一方面,此类消费并没有明显的城乡区域属性,会导致农村的年轻人“”在家里消费该类产品,从而减弱进城的动力。
  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陈媛媛助理教授、盖庆恩助理教授及上海大学的谭静助理教授分别作了有关流动儿童教育、土地资源配置与劳动生产率、农村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等方面的主旨演讲。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发挥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经济与管理、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优势,针对我国和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与城镇化领域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政策问题和管理问题,广泛开展学术研究、提供决策咨询、传播思想理念。智库是发表和产出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成果的开放式平台,以服务政府决策、引领公共讨论、推动学术研究、讲述中国故事为目标,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创新城市与智能城市、城市与区域治理、可持续性大学五大领域。智库现已出版《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绿皮书》、《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绿色经济:联合国视野中的理论、方法与案例》等系列研究成果,与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面向全球开展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研究领域青年科学家访问项目,以促进领域内青年研究人才的培养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