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思政理论课教师定制教学培训[图]
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养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德育的新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近期为思政理论课教师定制针对性教学培训的改革举措给出了回答。
2015年4月1日下午,一场由特约顾问聘任仪式、教学工作坊、教学研究报告、教学培训讲座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内容新颖的教师培训会议,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四楼会议室召开。会上,一幅幅一帧帧吸引眼球的多媒体资料的展示,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可以智慧融合教师、学生、教学信息资源,融合课前、课中、课后多环节的新教学模式,展示和传递着全球化信息知识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未来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路径。与会者时而认真倾听,时而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会场充满了创新学习的氛围……这是学校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剪影。
学校教学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高捷、业务室主任邢磊被聘任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指导特约顾问;邢磊组织全体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开展了题为“美化PPT:方法与实战”的教学工作坊培训活动。
校图书馆党委书记潘卫作了题为“智慧泛在课堂支撑教学改革”的教学研究报告。
超星公司董事长史超为与会教师作了主题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实现有趣的翻转?”的教学技术演示培训。
本次培训活动采用“互联网+”的新思维,即“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所针对的主要是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共同体”改革中技术层面的问题,因为探究性教与学改革对技术平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专业化的技术支撑。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思政理论课教学需要,向教学发展中心、图书馆等掌握高技术的专业机构订制系列针对性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处理的素养和能力,这不啻为一种新的尝试,也是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向度。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全球化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开展的问题。在校领导直接推动下,学校于2014年上半年在致远学院启动了“1+4教学共同体”模式改革试点。“教学共同体”有三层涵义:教师“教”的共同体、学生“学”的共同体、“教与学”的共同体。学校同时制订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负面清单”》保证教学的思想导向性。用上海交通大学分管德育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朱健的话来说,“教学共同体”就是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德育从“小循环”走向“大循环”。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学校主要领导或亲自给大学生上思政课或直接到教学一线指导工作,同时在学校多部门积极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校常委会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11月通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同体”改革方案。本项改革还于2015年3月被教育部社科司列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择优资助”推广培育项目。目前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之中,本次师资培训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后还要订制相关系列培训,切实提高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