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与学生成长规律:责任·创新·实践 复旦大学2017学生工作国际研讨会举行
6月9日至10日,“国际视野与学生成长规律:责任·创新·实践”2017学生工作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会议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办,复旦大学承办,美国高等教育学生事务协会(NASPA)协办。本届论坛同时也是2017高校学生事务国际论坛。
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境外高校,美国高等教育学生事务协会(NASPA),上海市教委以及国内高校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和资深专家齐聚一堂,紧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关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学生成长的规律性影响,从世界大势和国际比较的视角,共同探讨全球化与高等教育的国际责任、国际视野的内涵与实践创新以及学生工作的专业化与国际合作等话题。
论坛共举行6场大会报告、4场圆桌讨论、1场互动论坛和6场专题工作坊,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事务领域专家学者和管理者发表了近50场正式演讲和发言。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会前会见了出席论坛的中外嘉宾。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作题为“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上海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的主旨演讲。美国高等教育学生事务协会主席凯文·克鲁格,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彭宇轩,复旦大学副校长许征分别以“高校学生事务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变化中的学生工作特质:新国大的经验分享”、“使命·战略·实践:复旦大学国际化办学与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会议期间,全球化与高等教育的国际责任、国际视野的内涵与实践创新、学生工作的专业化与国际合作、学生权利的法律保护等成为热点话题。与会嘉宾畅所欲言,深入剖析了全球化、全球社会、各国高等教育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积极探讨高等教育如何适应和引导全球化的发展,就如何培养全球公民以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如何更好更多地承担国际责任等话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全球化为高等教育发展、高校管理和学生工作带来许多挑战和机遇,不仅要求高校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在教育教学改革设计和学生工作创新中,体现国际视野的教育内涵;还要考虑怎样把国际视野细化为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第一、第二课堂。在这一议题下,与会专家分享了各自在高校办学、人才培养、学生工作应对全球化挑战、提高国际化水平的思考和经验。
全球化还呼唤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国际合作促进学生工作的专业发展。如何通过国际交流、比较研究和专业合作,促进各国学生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建设?如何推进全球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构建学生工作的国际合作长效机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事务工作者围绕实践主题,聚焦于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建设,就学生工作的全球化职业能力、专业发展的国际路径和跨国合作前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015年,复旦大学为提高学生工作的专业水平和国际化能力,促进中外高校的平等对话、国际比较和交流互鉴,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举办了国内首次较大规模的学生工作国际研讨会,初步搭建了学生工作多边对话与合作交流平台。在此积极探索的基础上,上海市教委为适应教育全面对外开放的需要,支持创立了高校学生事务国际论坛的会议对话机制,以提升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工作水平。据介绍,复旦大学在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学生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国际化方面还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工作骨干开展国际视野下的学生工作专业化研究与实践,翻译出版“海外学生工作丛书”。学校还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协会合作组建中美高校学生工作网络,选派学生工作骨干开展中长期海外研修和短期考察交流,设立辅导员海外研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