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嘉定中光高级中学为只有一名学生的选修课派了6名老师
“茶馆》的剧本。" >这节课我们分析《茶馆》的剧本。”昨天下午,嘉定中光高级中学的高三学生许静怡照例开始上选修课《影视编导》,教室里只有她一个学生,而老师却有6名。
今年9月,中光高级中学开出《影视编导》选修课,选课的学生只有1人,但学校还是把这门选修课开了出来。校长路光远说,虽然成本很高,但这正契合了高考改革后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体验更多符合志趣的拓展性研究性课程,在多样化高中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只有一个学生的选修课
昨天下午2点,上大影视戏剧专业讲师周倩雯风尘仆仆地赶到中光高级中学,为许静怡开讲《影视编导》选修课。教室里只有许静怡这一个学生,旁边还坐着另外5位旁听的高中老师。
去年9月,刚升入高二的许静怡和同学们一样,开始选择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她对影视欣赏感兴趣,志向是当一名编导,但高校专业招生时不仅要看文化课成绩,还要在面试时考察相关专业素质,所以她选择了意向表上的《影视编导》这门课。今年9月,升入高三,她仍然选择了这门课。
去年选这门课的有3个人,没想到这学期选修这门课的,竟然只有许静怡一人。小许和同学、父母都说,“估计这课开不了。”可没想到,这门课学校还是开了出来,这让许静怡又惊又喜。
“这门课内容很丰富,有时会跟着音乐老师到音乐教师听音乐,学习艺术欣赏;有时会跟着影视创编的老师看视频、作分析,有时又跟着美术老师欣赏画作。”许静怡表示,“也正是一对一的讲授,让这门注重沟通、创意的课程能更好地传递知识。”
和其他选修课不同,影视编导因为涉及文艺评论、影视创编等多领域知识,学校配备了3名语文老师分别教授影视评论、故事创编、文学常识,还有1位音乐老师和1位美术老师分别教授相关的艺术鉴赏。今年起还特聘了上大专业讲师讲授综合性影视编导知识。为了提高专业素养,为许静怡授课的这5位高中老师,每周五会在教室中与许静怡一起听课。
高中老师和学生共听课程
昨天下午,师生们照例围坐在小教室的桌旁进行讨论和交流。
周倩雯从《茶馆》剧本开始讲解独幕剧的形式,又旁征博引,与《俄狄浦斯王》 等名剧的结构作对比。许静怡和身边的高中老师集思广益,还想到了《疯狂的石头》、《罗拉快跑》等影片的手法对比。高二语文老师陈妍玮则谈了自己对这种剧本结构的写作观点,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经过两年多研究,她对影视评论颇有心得。经过课间休息,第二部分的内容则是观看人艺版《茶馆》 话剧视频,并进行分析探讨。
在许静怡看来,老师和自己就像个学习小组,大家互动性很强,没有拘束,甚至都不会开小差,“有时需要创设表演性的情境,旁听的老师们还会配合我表演,同学们开玩笑说我派头好大,一门课5个老师帮着上。”
陈妍玮则觉得,她们既是许静怡的老师,某种意义上又是同学。在教授影视创编的同时,她也为其他学生开设儒家思想、经典诵读,但唯有这门课程仅一名学生。
会不会有挫败感?陈妍玮摇摇头。“我们5名教师平时都在自学,不仅会来旁听上大老师的专业课程,还会彼此互相听课,并且精心编写这门课的教案,这也在提升了我们自身的人文素养、知识技能,让我们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再传授给下一届学生,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
就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在这所普通高中,从瓷画、社交礼仪到应用数学、数码摄影,老师们发挥特长,开发出一系列兴趣拓展课。本学期开设的选修课更多达77门。但在推出这门《影视编导》课时,遭到来自外界的质疑。
质疑来自两方面,一是授课老师都不是专业人士,组织那么多老师研究编写教材,投入大但未必有高回报;二是这门课报名学生不多,第一年17个高二生报名,到了高三就剩一个; 许静怡是去年第二届高二生,当时只有3人,到了高三也只剩她一人,为一个学生投入五个老师加外聘专家授课,是不是值得?
校长路光远则认为,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满足他们的个性发展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这是最大的回报。
“我们在坚持开设这门课时,也充分考虑过各方面因素,尤其是学生是否真正对影视编导领域感兴趣。”路光远表示,这门课面向高二学生是普及知识、满足兴趣爱好,但到了高三要继续开设,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专业发展需要,而只要学生有这种坚定的志趣,学校就愿意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比如,许静怡前一届的一名高三生成绩中下,要很努力才能考上二本,但由于专注影视编导,两年学习后,如愿以偿考入上师大相关专业,不仅圆了大学梦,更得到了与其兴趣天赋相符合的专业发展。“当时都是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老师来教,最后这个学生面试时专业课成绩在500多人里考到了前90名。现在学校外聘了上大的专业讲师,会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陈妍玮透露。
“我们还为一名有摄影特长的学生专门办了摄影展,为擅长二胡的学生举办音乐会……”路光远表示,高考制度改革后,高中更倾向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满足多元成才的需求,“哪怕提出需求的学生很少,我们也会尊重选择,这不能以简单的成本衡量,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需求、让教师也得到了专业化成长,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回报?”
高考改革有助高中多样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高中研究专家霍益萍认为,高中既是学生个性初显、才华初露的时期,也是学生自主决定自己今后不同生活道路的关键期,应该注意多样化发展,注重学生内在发展。此次高考改革有助于推动高中多样化,推出更多的拓展性课程,既是给感兴趣学生的“提高课”,也是给其他学生的“试探课”,让学生通过这类课程发掘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所在,进而为未来对科目乃至专业的选择作参考。 阅读原文
来源| 新闻晨报 记者| 李星言 编辑| 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