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初衷是好的 不能学校"一头热"

30.07.2015  09:57

  截至目前,与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对接的实践基地和岗位数量已经可以满足高一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但副校长顾尔康并不轻松,因为明年开始,新高一学生与高二学生要同时期开展社会实践,岗位数量和时间几乎都要翻倍。为此,该校德育教导主任蔡亮仍在积极寻求更多的实践基地和岗位。他认为,实践本身是让学生接触社会,提升社会生存能力的平台,如果能够常态化开展,对学生而言将终生受益。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虽然提供实践岗位,却积极性不高。在他们看来,这仅仅是在帮助学校和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尽自己的一点儿社会责任,来实践的高中生也不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贡献。有些企业即使与学校签约共建,也不肯挂上基地的牌子。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初衷是好的,但不能只有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法国的孩子想要研究市政设施,只要给市政府写一封邮件,就能得到相关部门的热情接待;在美国,NASA设立了专门部门负责解答世界各地孩子们的问题。建平中学副校长郑朝晖呼吁:“我们能否建立企业主动容纳学生实践的机制?

  澄衷高级中学校长潘红星则希望找到企业与学生双方发展的契合点。她在美国做“影子校长”时发现,当地学生的志愿服务会与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例如有个学生希望做儿科医生,就选择到儿科病房做社会服务,每周二下课后到医院跟小病人聊天,在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进行了职业体验。“待我们的诚信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后,我们的志愿服务能否朝这个方向努力?这样,学生的志愿服务就能做得更长久、更有意义。”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