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校心理健康国际论坛暨青少年多动症和危机干预培训”在我校举行

29.08.2018  00:25

    8月20日,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新时代·心智慧·新实践”——上海学校心理健康国际论坛暨青少年多动症和危机干预培训开幕式在我校举行。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江伟鸣、我校党委副书记宋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主任李正云和我校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朱育红分别主持开幕式和专题报告。

    本次论坛及专题培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旨在加强心理健康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国际化视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和精神卫生系统的医教结合,扩大上海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影响力。

    出席论坛的嘉宾、心理健康工作者近300人。来自德国和上海的多位专家围绕上海和德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社会工作服务,以及常见的多动症和心理危机及干预作了6场主题报告,并对上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00余人开展持续4天的专题培训。

    江伟鸣在致辞中对出席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她详细介绍了本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布局、发展路径以及各项举措。她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唤起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动力、优势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坚持大中小德育一体化,育心、育德、育人,坚持走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之路的建设理念。积极搭建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平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宋来代表承办单位欢迎各位专家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到来。他简要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他指出,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精准聚焦青少年成长发展新需求,坚持全面对标心理育人新要求。华东理工大学将继续发挥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及上海市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示范点的辐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全国领先学科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促进社会、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沈之菲教授在题为“上海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的报告中指出,多年来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通过顶层设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心育发展;全面推进区心理中心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与示范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培养提升核心力量;多渠道多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等策略,实现上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跨域式发展。同时,为使上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全体青少年的发展需求,着力从教师队伍专职化、专业化,服务群体更全面,服务方式更便捷等几个方面扎实推进。

    联邦德国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治疗协会副主席、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治疗中心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治疗部门主管Karen Krause作了题为“德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概况”的报告,通过数据向与会者展示了德国儿童与青少年健康访谈调研项目,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的未成年人及其护理需求、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及其护理需求、从婴幼儿期和童年时期直到结束青春期整个发育阶段的具体情况等,并强调家长、学校的功能,有效的使用方法以及持续的训练计划等在青少年心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她详细介绍了德国心理治疗,包括基本条件、申请程序等。她在另一个报告“德国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儿童的心理治疗”中则详细介绍了多动症及高并发症、多动症的多模式治疗、基于实证的心理社会干预、对于多动症儿童的有效认知行为疗法的成分,以及波鸿鲁尔大学的治疗实践。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杜亚松教授作了题为“中国ADHD的诊断、评估和治疗”的报告。杜教授详细讲解了ADHD造成的广泛影响、ADHD的核心症状、国际ADHD诊断标准等,阐述了如何从横向和纵向角度进行资料收集和症状评估,并以生动的案例介绍了ADHD的诊断和治疗,介绍了ADHD家长、老师和患儿的综合干预,ADHD的药物治疗,ADHD医教结合的干预模式以及ADHD的执行功能干预等,让大家对ADHD的诊断、评估和治疗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心理健康研究治疗中心心理治疗培训和研究部门主管Katrin Hötzel作了题为“与矛盾相处:动机性访谈”的报告。报告中,她介绍了动机性访谈的内容、意义,澄清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引出并推动“改变谈话”,避免争论,尝试呈现认知不一致,帮助来访者对改变感到自信。

    我校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教授在题为“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建构与结构:社会工作的视角”的报告中指出,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但不应仅仅将这样的问题转化为心理的问题或个人的问题。社会工作致力于从人与环境的关联进行考察,这是对医疗化叙事的挑战。社会工作强调精神健康问题的建构性,这是科学话语和规训话语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社会工作不断警示我们,精神健康与社会结构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因此,精神健康的促进需要多学科协同回应。

    在接下来的几天培训中,Karen Krause、Katrin Hötzel两位专家分别从聚焦缺陷多动症儿童的心理治疗与动机式访谈方面为学员们进行了培训,并通过现场提问、角色扮演以及提交学习小结等方式加深学员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次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了专家学者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国内外同行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增强了心理学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