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超85%学校场地向社会开放 人均体育消费每年890元
随着市民健身意识的加强,体育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如何让在职人群动起来?如何完善体育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如何为市民提供更丰富的“体育产品”,促进体育消费?上海市体育局局长黄永平解答了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中青年锻炼成短板
上海市民的健康水平究竟在全国处于什么状态?2005年、2010年、2014年,上海国民体质监测连续三次领跑全国。
笼统来看,近四成的上海市民经常锻炼,这个数据在全国最高。但黄永平指出,根据不同年龄段细分,还是很不均衡,“比如说以10岁、20岁到29岁、30岁到39岁来看,他们这些人群当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比例,现在也就是刚刚过25%。”
怎样引导在职人群尤其是中青年动起来?黄永平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应该在单位里、企业里为在职人员营造锻炼氛围。我们在和漕河泾开发区一起讨论中发现,开发区有大量的企业在这里扎堆,职业人群同质化程度高,有较好的学历和专业背景,他们有运动的意愿和需求,但是苦于以往一些企业开发区缺少这种视角,没有关注。如果把这部分人带动起来,就是很大一部分运动人群。”
把市民参与运动的意愿转化为行动力,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像今年的市民运动会,社会主体如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以及体育类企业等市场主体都加入进来,跟政府一起动脑筋,吸引市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只要市民能够参与进来,动起来,都能成为一名体育爱好者。
鼓励市民体育消费
关于身边的体育设施,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有市民反映,“社区的体育设施长期使用,维护怎么跟上?”
黄永平表示,这个问题提得好,也是政府要做的事。由于建设初期,为了增加健身苑点设施,有一部分是开发商配套设施。虽然是本着“谁投资建设谁来维护更新”的原则,但开发商建完小区就撤了,后续出现维护更新主体的缺失。“最近市领导对这块工作非常重视,明确提出,今后上海小区健身苑点的健身器材,不管当初谁投资建设,运行维护责任,包括更新的责任,就是市区两级体育部门要承担起来。”
近几年,上海教育部门在学校场地开放上的支持,让市民获得就近锻炼的福利。黄永平谈到,从数据来看,学校场地开放已经达到85%以上,“但在实际运行管理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跟进,比如说怎么让开放管理主体由学校变成社会专业的主体,让学校压力减轻,然后开放过程中,一些意外伤害怎么通过相关保险机制兜底。这样参加锻炼的人有地方去,来了以后万一有运动伤害,学校不必承担相应的职责。这几个因素考虑更好一些,学校开放应该是对中心城区老百姓非常实惠的一件事情。”
让市民动起来,还要让市民科学地运动。黄永平表示,“在倡导科学健身理念方面,也是一块短板。数据调查显示,有将近60%左右的市民群众,虽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都是自己琢磨着练。人均一年的体育消费只有890元,算下来一天才两元四角钱,对自己太苛刻了一点。而且90%的人把钱花在运动装备上,很少会用在请教练或是专业培训方面。补齐这个短板,可以通过体育信息化建设,建立体育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或是商业APP,让市场与需求更紧密对接”。
推出业余段位考级
随着“路跑热”的兴起,像“上马”、城市定向赛等热门项目都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市民对体育赛事的井喷式需求,如何积极回应以及有效引导?
黄永平表示,像“上马”确实很热,名额都是秒杀。“这是体育部门的烦恼,一方面让大家锻炼,跑起来、动起来,另外一方面几万人抢一个名额。而且像路跑这种活动对公共资源占用非常大,一动要封路。所以我们希望争取把公众的需求能够更好分散地配置。”
今年的市民运动会路跑运动汇赛事体系呈金字塔型,分为上马系列赛、半程晋级赛、计时挑战赛及大众健康跑。新颖的办赛形式形成了周周跑、月月跑、季季跑的全民运动模式,而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也将同时成为市民运动会路跑运动汇的年度总决赛。这样,跑友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较好地安排,而不要都扎堆在11月的“上马”。
除了跑友,还有很多其他体育项目的爱好者,怎样让他们乐在其中?黄永平介绍,“今年的市民运动会将推出业余段位考级。只要参加某个项目的比赛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给你一个业余登记段位。你打了二三十年乒乓球,业余水平到什么程度,参加比赛之后就知道是业余两级还是一级。”目前,已经有具备条件的协会推出篮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51个项目,参赛市民可以获得相应的业余段位或业余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