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本科教育工作改革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

27.12.2020  16:16

12月24日上午,学校组织召开本科教育工作改革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围绕“十大行动计划2.0”整体进展情况,并重点聚焦“新文科”建设的思考与行动进行交流讨论。许涛书记及其他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两办、教务处、人事处、教师工作部、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信息办、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国际处、后勤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主要负责人、教学副院长、教务秘书参会。会议由常务副校长徐飞主持。

会议伊始,各学院及职能部门负责人首先就“十大行动计划2.0”整体进展情况向与会人员作汇报。在全校各部门的努力推进下,“十大行动计划2.0”中的大部分任务已按既定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每月一次召开本科教育工作改革领导小组会跟进度,抓改革,做到事事有着落,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在“思政育人”“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资源建设”“三型人才培养模式”“三全育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建设”“国际化水平提升”“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次会议主题为“新文科”建设,由徐飞常务副校长做主报告,他从为什么要建“新文科”、“新文”新在哪里、如何建设“新文科”三方面,以大量的数据和案例生动而深刻地同与会人员分享了他对“新文科”的独到见解。徐飞常务副校长说,世界的新变革、历史的新方位、强国的新期待、教育的新要求,无一不在呼唤我们建设“新文科”,我们应当主动拥抱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的交叉融合,传递有情怀、有温度、有灵魂、有使命的教育。

随后,他从论域拓展、价值重塑、话语主导、交叉融合、研究范式五个维度展开论述,阐释了“新文科”新在哪里。他强调,新文科相对于新工科、新医科和新农科而言,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外延边界大大地拓展。新文科包含文、史、哲、经、管、法、教育学、艺术学八个学科门类更强调交叉融合。建设“新文科”,可以从探讨人文社科所涉对象的规律性,转向对社会价值观的重塑,找回人类的“意义世界”和“价值空间”,为理工科甚至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指导思想和价值选择。依靠不断丰富的研究方法和主流研究范式,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特别是要运用算法,将文科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统一,彰显新文科的科学性。

厘清了“新文科”的内涵与本质后,徐飞常务副校长又进一步梳理了高校应当如何建设“新文科”,即通过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守正创新;强化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素质教育;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数智人文”,优化现有专业,创建新兴专业,推动模式创新。

新文科”建设旨在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我校的双学士学位项目正好契合了多元交叉融合的指导方向。经济学院的常进雄副院长和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郝晓玲院长助理作为我校双学士学位项目申报学院代表,也在会上分享了“经济学+数学”双学士学位项目、“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

会上,还为学校近期评选出的2020年度上海财经大学劳动教育“示范单位”及“先进个人”颁发奖状,以表彰他们在劳动教育行动和实践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由许涛书记为“示范单位”代表和先进个人颁奖。

   

   

在交流发言环节,校领导班子和各学院院长、副院长畅所欲言,各自谈了对“新文科”的认识和对建设“新文科”的想法。陈宏副书记表示,中央强调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也是为了实现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刘兰娟副校长谈到,要想当好“新文科”建设的排头兵,不能简单的拼凑专业,而要从培养方案上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与创新;陈信元副校长认为,学校应把握市场需求,与时俱进地进行人才培养,注重“宽口径、厚基础”培养和扩大交叉培养;姚玲珍副校长则表示,学校应加强开放,协同整合,实现从校内开放到向社会开放,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朱鸣雄书记表示,“新文科”建设一定要注重内容与内涵,而不应仅停留在形式和表面;李增泉校长助理表示,要长短期相结合地来培养学生,依靠学科之间的协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许涛书记在听取汇报后做总结讲话,他表示,作为本学期本科教育工作改革领导校长收官之会,此次会议不仅学术氛围浓厚,且与会人员讨论热烈,为学校的“新文科”建设开了一个好头,“新文科”建设工作将成为我校2021年党政工作的一大重点任务进行推进。他强调,“新文科”建设要理念先行,形成共识,并鼓励各方走进学院,寻找新文科的内涵以及学院在新文科建设方面的改革与尝试。“所有改革均非一蹴而就的,‘新文科’建设需要时间,但这条路我们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供稿:毛佳韵 供图:烟文雪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2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