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交大学子与诺贝尔奖大师越空对话
“探索未知,寄情物理,皆因兴趣使然,绝非因得奖而为之。”这是1976年与里克特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丁肇中的亲笔题词,启发学子培养自己探索未知的兴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今年8月则这样表达他对传统文化的迷恋:“子曰:志于道,持于德,倚于仁,游于艺。”
自11月10日起,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主馆举办的“诺贝尔奖得主纪念展”,使广大学子得以亲眼目睹18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题词、签名照及邮品等,为他们与诺贝尔大师跨越时空对话提供了机会。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即将建成开馆之际举办此次展览,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学子全面、系统地了解诺贝尔奖,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事迹和超凡特征、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同时,广泛宣传和展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重要贡献和智慧光芒,弘扬尊崇科学、敢为人先、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以期启迪思想、激励后学,
此次展览展出题词192份,来自18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涵盖了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经济学奖五大领域。
通过展览,学子不仅可以一览诺贝尔大师的亲笔题词,还可以了解这些大师们饶有意味的人生故事。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题词道:“能够被授予两次诺贝尔奖,而且知道自己的工作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深感荣幸”。桑格因1958年对蛋白质结构组成的研究,特别是对胰岛素的研究,及1980年对核酸中 DNA 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第4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也是唯一获得两次化学奖的人。
1970年,55岁的萨缪尔森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其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谈及诺贝尔奖的历史意义,他认为:“现代科学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现在和未来,源于一个世纪之前的诺贝尔奖及瑞典银行设立的经济学奖,在向社会大众传播科学知识和提供必要有益帮助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了题词,此次展览的展品还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签名照166帧以及相关邮品223件。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2014.11.26 第16版
原文: 交大学子与诺贝尔奖大师越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