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四区先试强校扶持弱校

27.08.2014  07:19

      聚焦上海“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十大热点问题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8月26日报道:上海市教委今天举行新闻通气会,东方网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上海积极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明晰——到2017年底全市将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覆盖面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并形成富有区域特色的运作机制,努力实现“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的目标。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体现“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政府责任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专业引领、引导自主办学、聚焦内涵发展的创新探索。其着眼点在于提升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缩小区域内的校际差距。

  据介绍,所谓学区化办学是指在区县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将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结合成片进行统筹,提倡多校协同、资源整合;推动学区内学校之间骨干教师的柔性流动,促进设施设备和运动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有序分享;全面提升学区内教学管理、教师研训、学生活动、课堂改进、质量考核等工作水平,从而缩小差距,让同一学区里的“不一样的学校一样的精彩”。

  此外,所谓集团化办学是指在一个核心机构或品牌学校的牵头组织下,依据共同的办学理念和章程组建学校共同体,在学校规划、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与设施使用等方面实现共享、互通、合作、共生,进而实现共同体内优质教育资源品牌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的校际联合,另一种是跨区域的学校之间的联合。

  集团化办学的特点是通过集团形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发挥辐射作用,有利于各成员学校的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强集团内的校际沟通,拓宽学校的教育视野,促进学校的优势互补。

  集团化办学重在校际资源的共享,品牌学校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需要承担更多的组织协调的责任。因此,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领域和工作程序,以使集团活动制度化,进而取得整体优化的实效,是集团化办学既不流于形式,又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制度保证。

  据了解,一方面,集团不是一所大学校,不能事无巨细,都由集团统管。如果品牌学校校长变成了一位大校校长,那么,既不利于发挥其他成员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其自身领导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集团的合作领域应当突出重点,把促进各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和开展教学研究作为主要任务。

  据介绍,此次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目标为导向,充分发挥学区化和集团化的成片统筹、资源整合、优质资源共享的功能,下移管理重心、激活微观主体,支持推动区域和学校的探索创新,确保校际差距逐步缩小,为2020年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将从2014学年开始为“先行先试”阶段,徐汇、杨浦区、闸北、金山4个区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核心经验,为制定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三年规划做准备。

  从2015学年起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全市各区县将根据自身实际与需要制定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三年规划,选择实践点,找准突破点,切实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校际间均衡。

  到2017年年底全市基本形成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家门口的好学校”已形成一定的覆盖面,17个区县创造了一批鲜活经验和较为稳定的运作机制,基本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聚焦上海“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十大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