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设学习准备期 家长关心"小一生"吃喝拉撒多过学习
原标题:上海小学设置学习准备期帮助新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家长关心“小一生”吃喝拉撒多过学习
学习准备期里各学科教学内容均相应减少/晨报记者陈征
孩子不爱开口打招呼,能不能顺利交到新朋友?孩子在家吃饭有些挑食,中午在学校能吃得饱吗?……新学期开学已过去两周,一些“小一生”家长仍然牵肠挂肚。
学习准备期里家长最关心什么问题?孩子们真正准备好了吗?记者昨天随机采访了10名“小一生”家长,发现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依次是吃喝拉撒、环境适应和学习。
从去年开始,为了配合零起点教育,小学还增加了对“小一生”家长开放日的频次,从以往的一个学期一次,改为至少每月一次,让家长进校体验,观察孩子幼小衔接情况。
家长最关心孩子吃喝拉撒
幼儿园除了早餐午餐,还有两顿点心,到了小学午饭吃得饱吗?为什么下午来接孩子,小朋友就开始翻家长的包找点心?10名家长中有7人提到了午餐问题,他们最关心的是,学校午餐好不好?孩子是否吃得惯?有没有吃饱?
家住闸北的陶女士家有“小一生”,这些天她一直牵挂孩子在学校的如厕问题:儿子的校服裤子开裆处是纽扣,不是拉链,他嫌麻烦就忍着尽量不去上厕所,连水都不敢多喝。还有家长反映,女生校服是裙裤,纽扣在后面,孩子如厕不方便。
针对“小一生”,8年前本市专门设置了2-4周的学习准备期,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其实,诸如喝水、如厕等细节问题,都是学习准备期里老师要和学生交代的内容。对教育效果是否能达成,教育主管部门设计有专门的量表,具体观测内容、达成的时间进度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尽管如此,不少家长还是纠结于各种不安之中,诸如孩子“能不能适应新环境?喜不喜欢新老师?能不能交到新朋友?会不会哭闹?午餐吃得好吗?”等。
对此,二师附小的做法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家校沟通,创建“幼小衔接”子网,设置“我们的一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规范”和“我们的活动”六大主题板块。另外,学校还利用“市民信箱-家校互动平台”以及班级微信群,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取消“收骨头”式学前教育
小欣是上理工附小的一名“小一生”,由于性格内向,不爱和人打招呼,小欣妈妈十分担忧孩子入学后不能很快融入新环境。令小欣妈妈欣喜的是,开学才半个月,变化已经在孩子身上发生,女儿变得爱说话了,放学回家总爱和她聊班级里的大小事。
上理工附小校长丁利民介绍,以往“小一生”的学前教育在开学前进行,利用三个半天的时间给学生“立规矩”。因此,家长往往会吓唬即将开学的孩子“要收骨头啦”。在丁利民看来,这种传统的做法让还没有正式进入校门的孩子,在对小学生活充满期许的同时,无形中有一种心理压力。在落实学习准备期后,上理工附小取消了暑期学前教育。以今年为例,“小一生”入学教育安排在开学第一天,定名为“精彩入学日”,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参加,设计了诸如认识新伙伴等班级活动;校园寻访活动则邀请孩子和家长一起探访校园的角角落落,认识校园各类场馆,还能够获得奖励,孩子们兴趣盎然。
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不同的学校做法也不尽相同。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就为“小一生”设计和改建了教室环境,教室布置的更有童趣,缩小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环境反差,除了每人一个书报架、储物盒之外,还有成排的书架,上百本绘本故事。教室外的彩色长条沙发,孩子们可以坐、可以躺、可以爬……温馨的家的感觉,让孩子对上学很向往。
学习进度放慢,内容减少
学习准备期里孩子学习怎么样?在调查中,这个问题排在家长关注度的最后。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上理工附小一(7)班,观摩了一堂语文课。一堂课35分钟,陈旭芳老师只教了2个词:唱歌、游戏。不过,课堂的组织形式非常活泼,有识图、唱歌、游戏,老师还时不时要求学生站在走道上,或跟读,或唱歌,或做手指操。记者注意到,陈旭芳在教“唱歌”和“游戏”这两个词的时候,出示的词语卡上标注了拼音,但她并没有a、o、e地单独教孩子学拼音。
市教委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习准备期教学的特点,就是语、数、外各科的教学进度适当放慢,内容相应减少,同时设置“综合活动”取代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实现幼小的衔接与过渡,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有部分家长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就让孩子到培训机构学拼音、学识字。有“小一生”家长担心,班级里既有零起点的学生,又有提前学习的学生,老师该保持怎样的教学进度?
相关负责人表示,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提前学习小学学科内容,未必是件好事。“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提前学习的孩子,上课往往不能够专心听课,这种状况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也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