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人”季金香三天两头往基层跑 让妇女在家门口享受贴心服务

22.09.2016  10:03

  “季主席,侬来了。”刚跨进杨浦区控江路街道紫城居民区大门口,几名正要出门买菜的居民亲切地招呼。季金香热情地回应:“阿婆,你气色不错,最近锻炼得不错。”在杨浦区,58岁的季金香是许多居民叫得出名字的妇女干部,“她三天两头往基层跑,就像我们的阿姐阿妹一样亲”。居民口中的“阿姐阿妹”,正是杨浦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季金香。

   通过微信为楼组送服务

  “季主席,几天前刚见,你怎么又来了?”看见季金香,延吉新村街道645弄居民区书记刘月芬很诧异。认识这么久,刘月芬很清楚:来到居民区,季金香压根不去会议室,而是直接往小区妇女居民家中跑。季金香在基层了解到,女性对婚姻调解、心理疏导等需求大,却往往没有途径化解难题。一次在某小区聊天时,季金香听到一名女医生的不幸遭遇。她哭着说:“我遭受家暴30多年,都说家丑不可外扬,我把你们当姐妹,这个秘密我再也不想瞒着。”说着说着,这位知识分子女性嚎啕大哭。“每个女性都是我的姐妹,不能让姐妹受气。”季金香热心地找了一家宾馆,让她暂时住下,又派居委会干部和律师轮流去她家与她的丈夫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女医生的丈夫想见妻子一面时,季金香将这名女性按住:“别急,火候还没到。”整整一个月后,丈夫痛定思痛,请求妻子回家。从去年起,上海持续推进群团改革,季金香提了许多工作新机制,其中一条就是“楼组式工作制”。为了更好地为妇女和家庭服务,杨浦区妇联扩充了基层执委力量,提出服务基层“1+2+2”全覆盖,即每个楼组有2名妇联执委和2名妇女工作志愿者。女性维权服务与执委进楼组进行无缝对接,心理咨询师和律师“组团”,通过微信或面对面为楼组送服务,女性在家门口就能享用法律维权、婚姻调解、心理疏导等服务。季金香牵头制定“周基层工作制”,区妇联机关干部坚持每周下基层一两次。而季金香下基层的频率远超这个“最低标准”,几乎走遍了杨浦区大大小小的社区和妇女之家。

   做女性朋友的坚强后盾

  “做工作带着感情,充满热情,很难不做好。”在控江路街道妇联主席李晓红眼中,季金香做群众工作总是脚踏实地,对妇女姐妹们很有感情。“她听到一些女性和家庭不幸的遭遇,听着听着会流泪,她总说妇联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对于女性居民的难处,季金香总是不遗余力帮助她们。延吉街道曾有一户单亲家庭,孩子4岁起患血友病,母亲总要背着他去家附近的医院打针治疗。在孩子12岁那年,由于医疗新规,他须转到闵行区医院,才能打上凝血因子针维持生命。因家庭贫困,母亲不舍得掏钱打车,去一趟医院十分折腾。随着孩子病情加重,母亲万念俱灰,得了抑郁症。季金香知道后,几次登门陪着这位母亲聊天,开导她。她还反复与卫生系统和相关医院联系商讨,协助区内医院争取相关用药资质,孩子得以重新在区内治疗。如今,这位母亲成了“巧手妈妈工艺坊”的一名成员,学习手工编织后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和季金香聊天,她总把“姐妹”这个词挂在嘴边。她说,人不能离群,做妇女工作就是要把“娘家”弄温馨,做女性朋友的坚强后盾。“我订的崇明老鸭到了吗?”复旦大学退休教师万阿姨踏进杨浦区国年路菜场“阳普·崇明姐妹”店内,随手挑起新鲜蔬菜。她说,原先买正宗的崇明农副产品,要去离家很远的专卖店。现在,每天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崇明菜。“崇明姐妹”在杨浦区陆续开了10家生态农产品门店,将崇明基地的农副产品,从田间直供餐桌。这也是季金香多次与崇明妇联、杨浦商贸公司、阳普菜市场等沟通,崇明、市区来回跑,为女性朋友们所做的实事。

   妇女工作要围着“”转

  四年前,从卫生系统调任杨浦区妇联主席时,季金香发现,每逢区里开大会,轮到妇联系统发言,许多人交头接耳,不认真听会。“你们的妻子或者媳妇,是否在为教育的问题而烦恼?女人没有智慧和方法,家里的纷争是不是就更多?”季金香这样的“开场白”,让关注的目光一下全部投向她。季金香说,做群众工作,没什么不可能。几年前,杨浦区大力实施旧改民生工程,旧改工程听上去似乎很难与妇女工作“挂钩”,季金香就带着妇女干部下基层找活干。她了解到,大桥街道动拆迁基地的女员工占了近50%,就跑去问这些女员工:“你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有名员工的话戳中了季金香:“我最想到医院里睡两周,有时累得眼睛都睁不开。”季金香跑到街道和医院争取资源。没过多久,动拆迁基地来了一支特殊的“医疗服务队”,当场为女员工们检查身体和看病。最终,大桥街道动拆迁工作提前并超额完成任务,“这和‘娘子军’的战斗力分不开。”“妇联工作不仅管妇女,也管儿童和家庭。”季金香列举:杨浦区有65万妇女、10万儿童和38万户家庭,“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和妇联有关,妇女工作是不是很重要呢?”无论在区里还是市里开会或调研,和人打招呼,前两句寒暄完了,第三句话她必然问对方:“你们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助妇女和家庭?”正是有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在杨浦区,巾帼学堂、家庭关系辅导、特色活动等专业化服务,都以菜单配送的方式,直接送入基层的“妇女之家”。在季金香眼里,妇女工作不能围着“”转,而要围着“”转,“明确‘服务为了谁’这个问题,抓住了人心,就抓住了根本。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