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吸金季 "融合+体验"沪实体百货"寒冬"要逆袭

23.11.2015  15:13

图片说明:入驻巴黎春天百货的电商实体店。

图片说明:1088广场的白领相亲角吸引人气,带动消费。

图片说明:苏宁门店开出了海外购专柜,进一步互联网化。

  东方网记者刘歆11月23日报道:双11过后,从上周末开始,沪上的各大实体百货纷纷提前进入了年终促销季。双十一近千亿的交易额在拉升消费的同时也透支了网络购买力,在接下去的年终购物高峰,实体零售商有望成为主角。重新定位,多元经营,减少同质竞争。沪上百货零售业正在开辟商业市场新领域,向社交化、休闲娱乐化、体验式的综合体转型。

  实体百货开启粉丝经济O2O新模式

  近日,上海巴黎春天浦建店,首个电商实体店“茵曼+”开业。看过人气时尚娱乐节目《女神的新衣》的消费者也许听说过这个品牌。作为网络服饰零售品牌,茵曼目前拥有600多万粉丝。电商品牌服饰在沪上知名百货商厦开出实体店,尚属首次。

  购物达人刘小姐表示,虽然双11败了不少东西,但是对于服装鞋子来说还是试穿以后购买更放心,这是网店所无法比拟的。在这家几十平米的实体店中,所有服装吊牌上带有二维码,扫码变可直接连接到在线选择颜色及尺寸,价格也是在线上线下同步,为方便顾客更是沿用了传统线下现金支付模式,也打通了在线手机支付。同时消费者可以选择在家等快递,也可现场立马拿货回家。

  而这家实体店不仅仅是消费者的线下试衣间,更多的是为粉丝打造的生活空间。顾客进入店中除了可以挑选到自己适合的衣服,还可以在专属生活空间中品咖啡、翻杂志、做手工等,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给自己一个慢下来的理由。

  据悉,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的打通,实体百货和电商品牌共享了粉丝经济的资源,茵曼的600万粉丝和新世界百货全国500万会员,也可以同时在专柜和网上购买到产品,两种不同的购物途径提供予顾客方便性与选择性。东方网记者了解到,巴黎春天在O2O跨界合作,将线上品牌落地线下,通过线上线下的打通,实现资源的共享,两平台将在未来共同创造增值总量。

  百货转型餐饮休闲打造“有温度”的商业

  日前,上海首个由购物中心发起的公益开放结合特色化运作的相亲角,在位于浦东八佰伴商圈的1088广场亮相。这不仅仅是给了白领青年们一个固定的交友平台,还是商家打造“有温度”的商业模式的一种探索。

  据了解,1088广场的前身是中融国际商城,主打百货零售模式。商场在繁华的八佰伴商圈经营了10年,却几度易主,大部分零售连锁品牌均被八佰伴这样成熟的项目收入囊中。随着百货业态的萧条加之租约到期,中融国际商城进行改建和业态调整,更名为1088广场,以全新的形象对外招商。?

  据了解,目前商场主打“食美乐,享生活”的概念,以精品美食、美容养生、娱乐休闲、生活家居、亲子教育等综合业态,吸引消费者,和周边的百货业态进行差异化竞争。目前,广场共引进了40多个品牌,出租率达到了90%以上,新东方、星巴克、美克美家、上海歌城这样的知名商家和一大批特色餐饮店均已入驻。

  那么,为何要把“相亲”活动作为商场的一项固定活动?上周末来到相亲会的市民张小姐的感受颇具代表性。张小姐说,商场的相亲活动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在这里不仅可以交友,还可以参加各种餐饮团购活动,边交朋友边享受美食,让她觉得非常放松。因为自己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所以平时很忙。所以现在到实体商厦“逛吃”已经成为了刷朋友圈之外的一种社交方式。

  家电实体商场不断升级彻底互联网化

  中山公园商圈是曾经是沪上第一家电商圈,曾经苏宁、永乐、国美三足鼎立,堪称中国的“秋叶原”。如今,除了双11等节庆时段外,这里已经很难再见到消费者排队爆买家电的盛况了。但是,已经转身互联网的这三大电器商场的竞争,从线上到线下从未停止。

  从本周开始,位于中山公园商圈的苏宁长宁路超级店再次开始闭店升级,12月重装开业。苏宁长宁路店是上海苏宁四大门店之一,从2005年10月开业开始已经经历了10年。苏宁相关负责人告诉东方网记者,苏宁每年对重点门店进行升级重装,根据公司最新的业务进行板块调整,最近两年更多的是在门店中加入互联网元素,增加互动体验以及商品服务。比如前不久刚升级重装的闵行第一店则重点加入了苏宁超市的部分品类,增加了进口食品体验馆。

  这次重装升级新加入的板块互动体验摄影课堂及游戏俱乐部,同时布局了苏宁金融、PPTV等板块,与此同时增加自助下单、易付宝付款等便捷支付方式。长宁店上一次重装升级是在去年下半年,其升级的内容也围绕在便捷支付、互动体验等方面。并且,细心的消费者也可以看到,近期苏宁门店外观也正在改头换面,由之前的“苏宁”改为了“苏宁易购”,也均表示已经进行O2O转型的苏宁将实体门店改造为互联网化门店。

  融合+体验助实体商厦转型解困

  业内人士分析,商品消费分流、高端消费外流、公务消费节流等新的现状,对实体商业影响深远。根据联商网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百货业门店关闭25家,高于去年全年的23家。沪上百货业已经进入了负增长期,要扭转百货业的颓势,在“寒冬”逆袭,仍要需要依靠不断的创新服务,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新的商业模式来提升业绩。

  数据显示,上海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人均消费支出中食品、衣着等商品性消费比重逐年下降,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等服务性消费比重从2000年的49.1%上升至2014年的57.9%。在推动商业业态转型,发展差异化经营的过程中,上海的主管部门正在引导导购物中心增加体验型、服务型业态,实现“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