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高研院发布2021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26.04.2021  09:51

4月23日下午,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数据分析研讨会召开,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会上发布主题为“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挑战与出路”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研讨会邀请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则明,上海致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方重寅,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长林,上海银行静安支行行长沈凝,东北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执行董事薛鹤翔等嘉宾与媒体现场点评互动。

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林立国常任副教授代表研究院对现场嘉宾、媒体和观众表达了诚挚欢迎,并整体介绍了研究院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概况。他表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是举全院之力重点打造的一个项目,专职课题组成员在研究院教师占比超过80%,田国强教授任项目的负责人,带领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以中央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为根本性指导,实时紧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为中央和重要部门、上海市科学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言为己任,定期开展高水平研讨。课题组每年定期发布四份报告,并以专报形式上报上海市和中央领导,形成了较大社会影响。”院长助理杨有智常任副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院长助理陈媛媛教授、陈旭东副研究员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成员出席发布会。

基于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课题组成员王小雯助理研究员、宁磊副研究员、刘子熙助理研究员、曹林谊助教授、张同斌助教授分别代表各研究小组从“全国CPI、PPI、消费与投资”“家庭流动性与劳动力市场”“汇率、对外贸易和国际市场”“金融市场与数字货币”“财政”等不同方面对2021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做了分析解读。

课题组报告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风险因素及其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课题组提出,中国2021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日前公布,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呈现稳健开局和稳定恢复态势,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基础。

关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课题组表示,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因素依然很多,对于风险挑战应未雨绸缪。从内部看,国内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家庭部门继续积累债务,消费需求仍未完全复苏;房价齐涨,应继续坚持调控不放松;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从外部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一变局加速演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中美地缘政治经济全面战略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发达经济体超宽松政策效应溢出等一系列重大外部风险挑战,不容小觑。

在指出风险与挑战的同时,课题组就应对之道给出了建议:面向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除了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挖掘内部需求潜力外,还要进一步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深化高层次国际经济合作,为构建国际、国内新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更需要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来倒逼深层次结构改革。因此,以构建高层次国际新发展格局作为重点推进全面扩大开放,这不仅是应对当前中美关系及其外部环境变化的权宜之计,更是中国自身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内生需要。

随后,与会嘉宾围绕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未来经济增长点、高层次国际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则明表示,中国正处于一个重工业发展阶段,且在向后工业阶段发展,基建、房地产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疫情特殊历史时期也会推动产业结构转变、推动经济社会秩序重新再分配,和世界政治秩序调整。我们国家要利用抗疫发展机会,让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获得幸福。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向高端产业进军的时期,这也是中美关系面临的背景,如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电子信息业中中美之间5G,芯片有争夺话语权,航空航天业有C919和波音737的市场争夺,生物医药有疫苗的比较,这一次rNA疫苗可用于癌症疫苗,可以展望中美在生物医药会有大的突破。除了产业方面还有经济秩序上的挑战,冲击了原本亚洲和世界经济体的排名。经济秩序方面,人民币数字化带来的不仅是使用的便捷,对于国际货币结算是革命性的,终结美元霸权需要有更方便科学的结算方式。中美政治关系坏不到那里去,不仅碳排放,核废排放有协调的必要,贸易结构高度互补,新冠疫苗相互接受是双赢,下半年才是经济井喷发展。

上海致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方重寅提出,看一季度数据已经基本上可以认为疫情在中国大陆地区影响很小了。真正的疫情后的恢复性的快速增长是在2020年的三季度,往后会逐步回归到稳态的经济增长速度。

PPI今年一季度喜忧参半,喜的是工业端需求增长非常快;忧的也是如此快的PPI增长以及剪刀差的扩张,会对制造业形成压力,部分原因来自需求端,更大部分因素来自全球疫情的不均衡,会进一步结合PPI的上升影响制造业的投资。贸易战的影响也会导致经济增长挑战越来越大。

家庭债务方面,要进一步明确消费层面和隐性家庭债务的占比。财政支出方面,支出的下降更多是为后续压减房地产其他财政端做提前准备。一方面经济收入从增长来看是两年复合增速5%,但是另一方面税的增长反应了高收入人群的增幅。企业端亦是如此,头部刚需的企业速度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后续的经济增长还有困难要克服。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长林围绕课题组报告对家庭债务、货币政策、财政收入等进行了交流。他表示,从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大家对于经济形势比较乐观,从总需求和总供给来看经济在复苏。家庭部门债务水平在上升对于宏观调控来说存在比较大的挑战,因为当债务水平持续走高,意味着货币政策空间受到挤压,这就是为什么货币政策大部分集中在企业层面,对于居民消费刺激比较有限。

财政收入增长非常快主要是基数效应,一般公共收入主要依靠税收,税收数据呈现出比较高的增长。同时,财政机关也在发力,今年经济进入比较正常的状态后应该会有一个释放的过程。而财政支出增长的速度没有收入快,则主要是因为减税和疫情的冲击。  

上海银行静安支行行长沈凝提出,今年融资需求非常旺盛,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贷款审批指数需求的增长不如融资需求的增长,存在结构性差异。从审批看,房地产贷款在银行贷款的占比一直较高,今年该占比的控制导致审批更加紧缩,进一步影响贷款审批的指数。

从实体经济发展来看,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小微普惠在增加的同时也有结构性调整,如高端制造业、5G、云计算、大数据等支持的力度更大。银行也有结构性调整,整体跟产业结构调整相一致。疫情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简单制造业在不断升级,国家鼓励硬科技含量制造业的发展。货币政策也希望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的难题,通过优化利率的监管,引导金融行业向实体经济让利。

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策要求会引导未来宏观经济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增速等。从需求方面来说,国家政策的引导也是要释放内需,促进“双循环”。

东北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表示,对于一季度的经济来说,主要还是低基数效应比较强,真实增长并不是很强,表现为一季度同比意义上很高,但环比意义上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我们预计二季度经济仍然会向上恢复,主要的动能体现在消费和制造业投资上。其中,消费受益于疫后修复,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很高,盈利持续增长,海内外也都有补库存的需求,制造业融资也不错,将带动制造业投资改善。

同时,我对通胀还是有一些担心。经济是全球联动的,海内外工业品价格都上涨了,且还有继续上涨的可能性。美国作为主要经济体,疫苗接种进度比较快,有可能较快复苏,有几个动能带动通胀:一是补库存的需求,美国商品及房地产库存都比较低,补库存可能持续到下半年。二是疫苗接种进度好,服务业一旦开放,将拉动服务业CPI。

关于新一轮疫情,相对于美国、欧洲,一些新兴国家的疫情更严重,比如印度。而我们更担心的是如果美国疫情相对可控,经济逐步开放,宏观政策逐渐偏紧,对新兴市场可能带来较大影响,因为新兴市场可能面临两难情形,一面是疫情,另一面是资金外流货币贬值风险。 新兴市场是否向其他国家传递风险,需要关注。

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执行董事薛鹤翔提出,今年自上而下需要关注人口、通胀、碳中和、反垄断、疫苗和互通等五方面。偏中短期的问题是通胀,目前这一轮通胀因为有输入性的成分,海外在复苏,所以有全球原材料上涨的影响,PPI影响到很多产业。通胀相对来说不完全是风险,从股票来看会影响估值,但是从商品的角度来说是比较好的。

关于人口问题,未来的生育政策可能有比较大的力度。关于就业问题,我个人比较关注新型业态服务业的就业,比如说直播电商、带货等,可能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群的就业确实是比较灵活的,这部分人群影响了数据。关于反垄断,今年还有一些问题要去落实和解决,全球范围内同样需要关注这个问题。碳中和的问题,中国目前增长速度远高于美国和欧洲,实现严格的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很大的付出,我们高耗能产业政策严厉程度很可能会超预期。

围绕嘉宾的发言,课题组成员宁磊、王小雯、朱梅、唐荣胜、曹林谊、张同斌等人分别进行了回应与交流。

课题组介绍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于2009年底发起成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组,基于国际前沿、国内较为独特的量化准结构模型,以情景分析(Alternative Scenario Analyses)和政策模拟(Policy Simulations)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潜在风险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定期发布最新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有扎实学术支撑及丰富参考价值的经济洞见、对策建议和长期治理方案。

项目组凝聚了一支近30人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专职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多位国际著名宏观经济学家,以及十余位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等国际知名经济学学术重镇的海归青年博士。目前,项目组分为13个研究板块,坚持以一般均衡分析为核心的综合治理理念,力求通过“理论逻辑、实践真知、历史视野”相结合的方法,使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现实性、针对性、前瞻性、思想性”。

  (供稿:张送萍   供图:张送萍 史华旭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21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