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媒体聚焦我校第一届产业发展论坛

10.11.2017  13:08

    11月4日,我校举办了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产业发展论坛,众多沪上各界专家学者、工商界代表、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产业合作与发展。央广网、上海热线、看看新闻网、“周到上海”客户端以及上视综合频道、第一财经频道、东方财经·浦东频道等媒体都作了相关报道。

 


【央广网】华理首届产业发展论坛今日举行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央广网上海11月4日消息 (记者吴善阳 唐奇云)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华东理工大学第一届产业发展论坛今天(4日)在沪举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工商界代表、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成果项目落地、产业转型升级及军民融合发展等热点话题。

    科技创新作为产业的“供给侧”,同时也是创新政策的“需求侧”,以激发高校创新创业活动为目标要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真正激发人才的原动力,推动知识价值导向分配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共同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创新生态优良、创新动力强劲的创新高地。

    会上,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树祯指出,科技始终是改变国家命运、企业未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绝对性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化体系的支撑,科技创新在经济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的作用,未来将更加的凸显。孙树祯表示:“目前我国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支出的1/5左右,但是高校院所的研究成果过于前沿,企业用不上。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许多的技术难题,科研院校又无法直接介入,致使一些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企业的一些疑难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针对此,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吴柏钧表示,学校科研项目要做到更好的“走出去”,需要了解产业未来发展的真正需求,构建完整研发体系和信息沟通的合作平台。“我们的科研团队将研究领域延伸到企业设计的产品、工艺、工程技术等领域。从企业方面来说,也愿意参与到我们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领域中来。

    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持续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注重将实验室研究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协同创新,将知识产权共享作为探索校企合作共赢有效途径的切入点,围绕知识产权优先共享,推进社会优势资源整合。

    此次论坛不仅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理清了思路,而且对绿色智能生物制造产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校地创新资源协同互动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高校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来源: 央广网  |  发表时间:2017-11-04  |  作者:吴善阳 唐奇云

    原文链接: http://www.cnr.cn/shanghai/tt/20171104/t20171104_524012618.shtml

 


【上海热线】校企"联姻" 共话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及产业发展

    上海热线讯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召开第一届产业发展论坛,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沪上各界专家学者、工商界代表、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产业合作与发展。

    会上发布的2030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制造蓝图、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国际化战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健康领域新兴研究目标,发出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的创新需求。主办方表示,华理作为知名的研究型重点大学,拥有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发平台,拥有新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能够为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提供技术支撑平台和输出人才智力优势。

    当天,以"绿色智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做主题分享,分别就生物制造企业当前面临的挑战,科技驱动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新形势下同类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大家普遍认为,绿色发展理念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实现,从而引领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绿色产业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绿色产业可实现绿色与发展的兼容。而绿色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校企"联姻"、双边共赢。

    另外两个分论坛则分别聚焦"校外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趋势和实践"分论坛,论坛上各项议题的内涵和延伸为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领型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科技创新工作者思考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服务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一直以来,华东理工大学都在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注重将实验室研究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协同创新,将知识产权共享作为探索校企合作共赢有效途径的切入点,围绕知识产权优先共享,推进社会优势资源整合。同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建立分级化管理的高水平校企联合研究机构、校企校地合作平台,发挥各自优势,依托学校相关优势学科建立起"以高校为技术依托、产业化为目标"的联合科研机构。

    原文来源: 上海热线  |  发表时间:2017-11-06  |  作者:上海热线

    原文链接: http://m.online.sh.cn/edu/content/2017-11/06/content_8669300.htm



【周到上海】怀揣创业梦的大学生们,来听听过来人的创业故事

    “创业很难,创业也一定会缺钱。但对人才,尤其是技术行业,对人才的渴望,要超越我们对金钱的渴望。”昨天,在华东理工大学第一届产业发展论坛上,多位华理毕业的,以及在校的创业者与在校大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和体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是,他们将在创业路上一直坚持下去。

    华东理工大学第一届产业发展论坛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产业合作与发展。会上发布的2030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制造蓝图、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国际化战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健康领域新兴研究目标,都发出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的创新需求。

    华东理工大学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注重将实验室研究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论坛不仅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理清了思路,而且对绿色智能生物制造产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校地创新资源协同互动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李宝力:打造药物开发的梦工厂

    李宝力是土生土长的华理人,本科学药剂。大一时他就为自己设立了投身创业的“小目标”。 本科阶段参加了“中国100”青年英才培养计划,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大三时,开始参加各类创业比赛,为创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从中学会了设计商业计划,以及搭建公司架构等创业相关的知识。大四决定留在华东理工大学,继续完成硕博连读,早早进入实验室开始博士课题。2015年,他创立了聚缘(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出售。

    对于创业的初衷,李宝力说,希望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生活。从最初创业到现在不到三年时间,李宝力一个最大的体会是,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大学生创业、一个年轻人创业,应该选对风向。一定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他创业的公司做的主要工作是从已上市的原料药物中发现其新用途,并将其作为新药进行开发。他所从事的“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博士课题,第一代候选药物已完成了1500万元的转让。现在的第二代药物,他作为负责人包括前期的药化,后期的药效评价、动力学、独立评价都是自己在牵头。他希望打通一个关于药物研发领域一个产业链的转化枢纽。把药物开发的实验工厂打造成为一个梦工厂。

    李宝力说,国内药物研发主要是高校,但高校出成果非常慢,“我所在的课题组转让的药物是华理药学园第一个给人吃的药,之前都是农药,为什么给人吃的药这么少,因为很多成果转让不出去。

    所有的创业在前期会困难重重,他没有合适的场地,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在奉贤经济开发区”找到了一家孵化器,定下800平米实验用地。 然而装修费用大约要250万左右。“与一家公司谈的一轮融资规划基本谈妥,但因为他们投资顾问”不看好“的一句话被搁置。

    谈到创业的后期设想,李宝力的最大的设想是短期之内可以把实体设备、人员、场地全部建起来,希望通过项目转让,能够有稳定收入来源,把成形的生物测试平台全部建起来,为大家带来更好的药物。

付营之:创业最缺的是人才

    华东理工的2017年工博会参展项目“人工智能无人值守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是华理MBA的毕业生付营之和他的创业团队研发的。

    2015年,他和队友成立了享泊科技。一年内,团队在互联网停车领域成功推出面向多种停车场景的迭代停车软件。近三年来,享泊公司已经由创立之初的互联网停车业务发展到了涉及无人值守智能停车业务、互联网停车业务、人工智能车辆识别与电子支付业务、物联网智能停车设备业务等多个板块。

    三年的艰苦创业,付营之说,在他的理念里面,没有放弃这个词,永远想的是明天还会更好,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到现在实际上整个公司也只有十几个员工,在整个创业过程当中,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一个创始人因为没有办法跟选择了放弃,我们的核心技术人员也选择了放弃,我认为钱这个东西不是最难的。我们每天都想去挣钱,都很缺钱,我们现在对人才,尤其是技术行业,我们对人才的渴望,要超越我们对金钱的渴望。

    原文来源: 周到上海  |  发表时间:2017-11-05  |  作者:董川峰

    原文链接: http://static.zhoudaosh.com/files/56BA85CB824D1CB17923F0C0047FE32679BA4F921CA48BFC8EA58EC3077D8E6E/

 


【看看新闻】华东理工大学首届产业发展论坛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核心提示

    作为华东理工大学65周年主题活动之一,华东理工大学首届产业发展论坛今天正式举行。

    作为华东理工大学65周年主题活动之一,华东理工大学首届产业发展论坛今天正式举行。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发展"为主题,论坛积极相应十九大号召,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的主基调。企业、创业者以及高效共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产业合作与发展。

    在下午的第二分会场:筑梦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趋势和实践分享会中,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代表向在场的大学生介绍了现在本市的科创环境。在下面坐着仔细聆听的这个大男孩名叫李宝力,是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在读的博士生,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目前,这家公司已获得两项新药专利,其中一项治疗"脉动肺高压"的项目已经完成成药性评价,开始向企业转让。

    事实上,高校想要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不容易。在与企业结合运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为"信息不对称",高校对于企业的需求并未真正走近,企业对于高校的科研项目也缺乏了解。遇到问题后,高校向前跨一步,通过论坛的方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新动力。

    原文来源: 看看新闻  |  发表时间:2017-11-04  |  作者:应冠文

    原文链接: http://www.kankanews.com/a/2017-11-04/0038211934.shtml



【上视新闻综合】华东理工大学首届产业发展论坛: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


     


【第一财经】《市场零距离》校企产学研合作亟待改革创新

 



【东方财经·浦东】新闻制高点丨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 推进高校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