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怡宝桶装水菌落超标 专家称门槛低容易造假

04.09.2014  17:47

  当众多业外资本疯狂进入水行业之际,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北京食药监局)昨日公示了19种不合格食品,其中“怡宝”、“娃哈哈”等8个品牌的18.9升桶装水,被检出霉菌、酵母及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对此,北京食药监局对不合格食品在流通领域采取停止销售措施,消费者可凭购物票和食品外包装退货。

  在业内人士看来,水行业的利润高是众多业外资本进入的原因之一,而在大桶水行业内,由于门槛低、容易造假,故而乱象丛生,此次出现大桶水菌群超标事件,问题可能出现在水站和厂家的包装环节。

  娃哈哈、怡宝等上黑名单

  根据北京食药监局公示的名单显示,包括怡宝、娃哈哈、南泉河、龙泉峡谷、吉星、赛冰、水状元等8个品牌的18.9升桶装水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按照标准值,菌群总数应小于等于20cfu/ml,但南泉河的菌落为小于等于2400cfu/ml;北京娃哈哈桶装水高碑店公示生产大桶水,菌落总数小于等于160cfu/ml,另外,其它6个品牌的大桶水的菌群数量也超标。

  对于上述企业生产的桶装水出现问题的原因,业内也给出不同的解读。不过,在企业看来,它们虽然关注到了北京食药监局的检查结果,但是对于事件的处理,似乎还没有新的进展。

  娃哈哈一位负责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娃哈哈北京高碑店桶装水公示2001年建厂,从未出现过质量事故,这次会先配合质检部门查明超标原因,并及时改进。

  不过,也有娃哈哈内部人士对此事件表示,这事情仅发生在北京地区,公司给北京质监部门出一个整改政策就行,仅是菌群超标,又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这个事情没必要针对全国的媒体发声明。在其看来,娃哈哈有严格的检测制度,相关部门也经常检测,娃哈哈全国其它地区的大桶水的检测结果都非常好。

  而华润怡宝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对于媒体关注的华润怡宝桶装水抽检菌落总数超标情况,公司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进行生产环节自查和流通环节追查,生产日期为2014年7月6日的该批次桶装水产品并未发现菌落超标现象。同批次产品第三方检测,以及之前在国家各项监督抽检中,桶装水也均未出现菌落总数超标情况。

  问题或出现在流通环节

  既然企业如此强调没有发现问题,那么,为什么会上述产品被检测出菌群超标呢?

  对此,华润怡宝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经生产环节自查,生产过程和出厂检测记录显示合格,应是流通环节因搬运过程中盖子松动或桶身渗漏缺陷所致。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虽然此次菌落总数超标属于个别产品的现象,但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购买该批次产品的消费者均可凭购买凭证到水站,公司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无条件予以退赔。

  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怡宝表示会一直严格坚持全过程产品质量管控。未来公司将坚持严格的生产环节产品质量管控,并进一步加强对流通环节的产品质量管控。

  面对上述8家企业的产品菌群总数超标一事,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桶水的菌落总数超标事件,近几年发生的概率非常高。在制作过程中很难杜绝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水桶的频繁使用,在清洗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要求操作,就会产生污染,另外,在消毒方面,不排除管道出现纰漏。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发生在北京桶装水市场的一幕,因农夫山泉标识问题引发的风波,给农夫山泉来说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今,北京食药监局曝光的相关品牌水与质量有关,这次事件会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影响呢?

  对此,朱丹蓬表示,由于国内消费者对大桶水一直保持着其质量要好于自来水的认知,所以上述品牌出现问题,在消费者层面上恐怕会影响一、两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