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英雄,只是把工作做好" 记海关旅检副调研员郑勇
图片说明:郑勇在工作中。
郑勇是个低调的人。
和他提起那些沉甸甸的奖章荣誉,他轻描淡写;说到与毒贩面对面的惊心动魄,他摆摆手,“都是过去的事了”;谈到他带领的“郑勇缉私小分队”,他说,“队里的年轻人都比我厉害”。特别是,面对“英雄”这样的赞誉,他一再表示:“我不是什么英雄。要说英雄,集体才是英雄,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已。”
他是雷打不动的“1”
每天,郑勇和他的同事们要“过眼”的旅客和行李物品有多少?
郑勇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作为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目前,浦东国际机场日均进出境航班470余架次,旅客6万余人次,极端高峰日超过7万人次。
面对如此庞大的进出境人群以及“海量”行李物品,郑勇心里清楚,就算有火眼金睛,一双也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培养更多“郑勇式骨干”,2007年,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检处成立了以郑勇名字命名的缉私小分队,郑勇被任命为队长。
郑勇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不仅要自己本领过硬,还要把个人化的经验转变成一套系统有效的技术理论,在实战中带出一批新人。
小分队的成员构成很特别,郑勇把它概括为“1+X+Y”模式——“X”是指4名相对固定的成员,“Y”是3—5名轮训关员,而郑勇,则是那个雷打不动的“1”。
为了带好这个小分队,郑勇想了很多形式:现场带教、形势分析、案例解剖、风险布控等,必要时作为机动力量他还支援现场。带队伍,独门秘笈传不传?“没什么秘笈,都只是些经验而已。”
他常常和大家一起分析世界经济形势,在地图上讨论可能的走私通道;他指导队员对国外和周边毒情进行实时监控;他归纳出好记易行的查缉口诀;还把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与队员们共享。
对这些年来自己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心血经验,郑勇没有一点掖着藏着。
“郑勇现象”成了效应
郑勇是个拼命三郎。
有时候接到重大任务,郑勇几天不着家,在办公室里搭个简易床,对付着睡几小时。队员们看在眼里,心疼,但更受感染。
在他的带动下,新的业务骨干不断脱颖而出。
比如叶建邦,人送外号“一级棒”。2008年,他在对一名外籍男性旅客进行行李检查时,虽然没发现行李里有什么可疑物品,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他想起郑勇平常对大家再三叮嘱,千万不要放过任何不对劲,于是他给这名旅客提了几个问题。不出所料,这个人虽神态自若,但回答内容中有不少矛盾之处,无法自圆其说。
抓住这些线索以后,叶建邦果断决定对这名可疑旅客进行人体X光机检查。一查才发现,旅客体内有葡萄串状可疑阴影。
又是一番追问,这名旅客终于承认自己吞服过毒品胶囊,并交代另有多名藏毒外籍嫌疑人与其同行。
沿此线索顺藤摸瓜,最终,在多方努力下,一起涉及9人的特大团伙毒品入境走私案件成功破获,查获海洛因7200余克。
队员赵珏、周烨在对一名衣着入时的女士进行开箱检查时,面对胡乱塞着的大堆厚重冬衣,两位队员突然联想到郑勇在培训时曾经专门介绍过衣服可以遮挡X光,容易被毒贩利用,便立即会心地交换了一下眼色,清空行李后,将箱子再次过机检查。结果,一大块塑料纸包裹着的粉末现了形,经化验为海洛因,3275克。
周琰、胥国栋、陈浩亮……一批年轻的业务骨干成长起来,“郑勇现象”,成了“郑勇效应”。
由于小分队里“英雄辈出”,旅检处后来还形成了一个特殊机制——每年入职的新关员,都要先到小分队里接受一段郑勇的“魔鬼训练”。
揪出一张“毒毯”
近年来,国际毒品走私“新花样”层出不穷、隐蔽性也越来越高。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利用航班空隙时段,郑勇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毒品分布状况、走私手法和贩运路线等信息,掌握最新的走私动态。每当境外海关或周边兄弟海关查获毒品走私案件的消息传来,他也会千方百计打探细节,吸收先进的缉毒理念和方法。
2012年5月,“郑勇缉私小分队”还被上海市总工会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
“创新”不仅体现在灵活的人员结构、工作机制中,更在于实实在在的创新工作法。
根据国际毒情的变化,郑勇带着小分队队员独创了“旅客舱单信息综合分析法”,这种方法将系统的风险分析与现场的具体查缉融为一体,形成了后台风险分析与现场精确打击相结合的新型缉私缉毒模式。
去年年底,小分队根据舱单中进出境情况等信息分析,锁定了一名外籍女性旅客。队员们迅速展开全面布控,全程监控了该名旅客及其可疑行李的位置。
该名旅客携带了一张地毯,从表面上看并无异常,但因为前期风险分析显示其有重大嫌疑,关员们在旅检时格外严密细致,果然在这张精致的地毯中发现了“玄机”——地毯的经线是正常的羊毛线,但纬线却是极细的特质小管,里面装满了粉末状物品,这几百根小管就和羊毛线一起编织起来,成了一张暗藏了约5000克毒品的“毒毯”!
运用这个方法,“郑勇缉私小分队”去年共查获毒品案件11起,缴获海洛因10620.25克、可卡因12328.02克、大麻20924.7克。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郑勇和他的同事们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无声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