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流汗又流泪”“奶荒”“奶剩”怪圈怎么破?
从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初,多地乳企拒绝或者减少收奶,奶农“倒奶杀牛”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甚至有专家表示,如果不妥善解决,广大奶农将是“去年吃苦瓜,今年吃黄莲”,继2014年年初“奶荒”到本轮“奶剩”之后,国际奶价第三季度或将再次反弹。
多省遭遇“倒奶杀牛” 上半年乳业形势不乐观
受多种因素影响,近期我国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限收停收生鲜乳,部分地区发生“卖奶难”问题。倒奶仅仅是开始,随着收购价格持续走低和养殖成本持续高位,奶户杀牛弃养现象涌现。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山东,“倒奶杀牛”现象蔓延至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北方主产区,主要发生在散户中间。“这一轮‘倒奶杀牛’相比以前有所加剧,多个地区都出现了。2014年年底,连奶源最欠缺的广州也出现奶农弃养,这在15年来还是首次。”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
“全球奶价低迷在今年七八月份前不会有改观。如果不解决现在的卖牛杀牛问题,会影响今后2年到3年的奶业发展。”王丁棉说。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未来受乳企库存奶粉较多、乳制品消费增速下降以及国际市场预期增产降价等因素影响,乳企收购生鲜乳的积极性仍不高,养殖小区和散养户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民族乳业竞争力弱 1吨进口奶粉到岸价比国产奶粉低1万元
业内专家认为,国际奶价持续走低、进口奶粉激增、乳制品消费市场低迷是企业拒收限收牛奶、农户“卖奶难”的直接推手。
自2014年春天起,随着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牛奶产能增加,俄罗斯实行进口禁令,国际市场牛奶供大于求,奶价大幅下行。全球奶价自2014年3月开始持续下跌,新西兰、欧盟的原奶价格跌幅达40%。
“1吨进口奶粉到岸价比1吨国产奶粉低1万元左右,乳品企业转向更多使用进口奶粉作为加工原料,减少了对国内生鲜乳的使用。”农业部奶办有关人士说。
据了解,2014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奶粉88.4万吨,同比增长20.2%,全年国内生鲜乳产量增长5.2%,奶源相对过剩,而国内乳制品消费市场增长缓慢。随着中澳自贸区签订、欧盟牛奶生产配额解禁等,今后我国乳业将面临更多压力。
“‘奶剩’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弱,生产成本高、效率低,没有形成产业化链条一体化的格局。”从事乳业咨询的北京普天盛道公司总经理雷永军说。
面对奶农“流汗又流泪”,农业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督促乳品企业履行收购合同,发挥地方奶业协会和奶农合作组织的作用,维护生鲜乳正常收购秩序。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出台奶粉收储补贴、救助奶农补贴、信贷金融支持等办法,帮助奶农渡过难关。
专家认为,当前,相关部门和协会要切实做好企业工作,让企业、奶农各让一步,做好生鲜乳收购,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同时,政府应出台具体措施,推动奶粉收储,落实奶农救助补贴。
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说,如果放弃了自有奶源的建设,完全依靠进口,那么我国奶业很可能丧失乳粉的国际定价权,更使我国乳品加工行业陷入被动发展的局面。
专家指出,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民族乳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扶持奶牛大户、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奶农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
“在加工和消费方面,要切实采取措施引导乳企多用生奶来生产鲜牛奶,减少复原奶的使用,引导消费者饮用鲜牛奶。此外,要推动实施乳业生产领域的保险和托底政策,在奶价大幅降低时确保奶农利益有最低保障。”广东省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关伟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