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集体撤离外滩实为噱头 空铺说不属实

28.08.2014  09:53

  最近,租赁市场传出“奢侈品牌集体撤离外滩”的信息,有个别媒体评价称“外滩金字招牌正在褪色”。但记者走访外滩及相关业主发现,这些实为“博眼球”的噱头一则。

   实地调查:“空铺说”不属实

  在“奢侈品撤离”消息中,外滩3号出现频率最高,因为曾经在此开店的阿玛尼被视作外滩商圈奢侈品的代表。2003年,阿玛尼将外滩3号作为其进入中国的“敲门砖”,开设了1100平方米的旗舰店。此后,卡地亚、杰尼亚、百达翡丽、宝诗龙、杜嘉班纳等世界一线品牌相继入驻,形成了奢侈品扎堆外滩的格局。随着10年租约期满,阿玛尼在去年离开外滩3号,百达翡丽、宝诗龙、杜嘉班纳等品牌也调整了在外滩的门店布局。

  对此,外滩3号联席主席睢天舒明确告知,阿玛尼撤出外滩3号的直接原因是“租金谈不拢”。“不少奢侈品在入驻时提出零租金,甚至让业主补贴装修费,这种要求不适合外滩,所以品牌要离开,也不觉得遗憾。”她说,“大楼里原有的餐饮企业以及沪申画廊等文化设施经营情况都很理想,没有出现变化”。至于阿玛尼撤离后留出的空间,业主方早有考虑——想培育一些原创品牌,丰富外滩文化元素。

  外滩贸促会会长李玉麟分析说,阿玛尼等奢侈品牌在10年前选择外滩作为“敲门砖”,看中的是外滩在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对这些品牌来说,在外滩开店的目的除了卖东西,更重要的是推广品牌。如今,这些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知名度都大大提高,它们位于外滩的门店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品牌选择撤离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为了查看外滩沿线建筑的实际出租情况,记者也特意从北京东路外滩步行至延安东路外滩。在这段经典的“万国建筑群”中,沿线商铺成闭门状态的有外滩1号、外滩3号、外滩9号和外滩19号4栋,但其中3栋业态已较为明晰:外滩1号命名为“和谐汇”,带有会所性质,尚在装修;外滩3号如睢天舒所言,已有调整方案; 外滩19号的橱窗挂着名表欧米茄即将开业的广告。可见,外滩出现大量空铺的说法不属实。

   奢侈品不是外滩的全部

  “奢侈品不是外滩的全部,外滩的价值也无需用奢侈品的数量来体现。”李玉麟说,“部分品牌离开了外滩,可更多的品牌排着队希望进入外滩;业主要做的,是选择最符合市场需求也最能体现外滩价值的品牌。

  观察新进入外滩的品牌和业态,不难发现外滩这块“金字招牌”的高价值,更不难发现业主对入驻外滩品牌的精益求精。

  记者发现,正在外滩营业的商户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餐饮五花八门,针对不同群体的服饰品牌争奇斗艳,比如一线奢侈品有卡地亚、杰尼亚,时尚新秀有MCM、ZILLI,“买手店”有爱徒奢华之家等。值得一提的是,以金融文化为主题的特色空间也在外滩集聚,包括上海金融博物馆、晋1824博物馆等。

  在外滩22号已经出租的65%商铺中,所有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私人定制”。记者看到,这里有法国、日本乃至马来西亚的定制婚纱品牌,也有中国元素设计与精湛手工艺结合的鞋履品牌,还有意大利、西班牙特色餐厅,从时尚到健康,大多提倡“一对一”的定制服务。服务人员透露,这里采取预约制服务,保护客户隐私,确保消费舒适。

  “至于剩下的35%空间属于业主不愿出租,将其作为精致的展会场地,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等各类特色展,让它们与外滩厚重的历史底蕴结合在一起。”在李玉麟看来,以奢侈品为代表的购物只是商圈的一部分,特色展览、餐饮、金融服务等共同构成了活色生香的外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