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图灵奖得主来华建立同名中心,引进海外大牛如何“科”“教”并重[图]
他不要科研经费,也不拿科研项目,当然校方也不给予其科研考核,为的就是集中力量培养人才,而非“培养”项目。
13日,美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又一次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技术领域优秀青年学者探讨未来IT技术。但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在于:这个大牌教授将受学校之邀,领衔建立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计算机科学中心。
这一点看似没什么特殊性:获过像图灵奖这样的计算机领域诺奖,于是海外大牛被国内高校请来建个中心,绝非个案。然而,霍普克罗夫特中心竟然不是想象中的科研中心,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教学中心。据信,他不要科研经费,也不拿科研项目,当然校方也不给予其科研考核,为的就是集中力量培养人才,而非“培养”项目。
这倒是少见的,与多数院校引进大牌教授的任务相比,多少显得“另类”。而如此“另类”,恰恰需要变得平常才是。
事实上,作为上海交大名誉教授,霍普克罗夫特之前便力邀十余位国际知名计算机科学家,组建计算机科学讲座教授组,极大提升了交大电院计算机学科水平。2016年,这位老教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的最高荣誉。如今,他把最重要的日程安排,继续设定在“教”这件事情上。
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 |
当前,大量高校在引进国外大专家时仍以项目为牵引,以科研为导向,即使是以“全套人马”的团队方式引进,也是期望带着课题而来、完成课题在华。引进海外人才,实现科研突破,当然很重要。不过,高校也是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的重要场所,不能仅把硬件投入、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看作是硬任务,而把育人视为可有可无的软指标。眼下,社会对高校时有诟病的,还是更多集中在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不论是从国内还是国外引才,以高端人才培养高端人才的基本任务并没有变。
与以海外高人带出本土项目的思路相比,霍普克罗夫特以教学为中心的思路可能更见高明。在国内高教界,还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轻教育”的现象。较长时间来,一些大学教授更多的身份是“研究员”,在“研究型论文”的考核指标下,与其辛辛苦苦当一位“教学名师”,不如忙忙碌碌拿下更多科研项目及其经费。可以说,在这台有点失衡的天平下,海外名师名家倒是能够回补一些份量,不仅有利于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也有利于青年教师培养。
这样的新思路下,高等学府或许可以引导和驱动更多教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职,回到三尺讲台的本位。可以说,如此效应,体现了我们引进海外人才的科教并重。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4.13
原文: 图灵奖得主来华建立同名中心,引进海外大牛如何“科”“教”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