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百余名乡村医生让村民不出远门享诊疗服务

28.03.2018  21:30

半医半农、一根针一把草”,传统乡村医生又称“赤脚医生”,在把守乡村健康第一关中担当重要角色。随着时代变迁,老一辈乡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居民健康需求,乡医队伍一度面临青黄不接尴尬局面。

定向培养乡村医生,有效破解这一难题。记者近日从奉贤区卫生计生委获悉,自2010年起,奉贤区实行“订单式”乡村医生免费培养政策,至今招录定向生219名、毕业159人,64人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业编制。新一代乡医历经规范化培养,扎根泥土,“兜底”乡村卫生,让更多乡村居民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规范、到位的诊疗服务。

扭转村民对“新乡医”的成见

奉贤区南桥镇张翁庙村乡村医生程燕,是首届定向培养的“新乡医”。8年前,她从学校毕业回到农村,也曾迷茫,最终在坚持和执着中找到答案。两年前,程燕以娴熟技能荣获全国基层岗位大练兵技能竞赛“全科医疗农村组”二等奖,成为业务过硬的“新乡医”。

刚毕业来到村卫生室,程燕很不适应,“农村老人多,老年人看到‘老乡医’都特别信任,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诊室里应者寥寥,着实尴尬。”在农村给人看病,比市区更难。没有二、三级医院的高科技技术与设备,仅靠有限条件,凭借自己“勤学、勤问、勤记、勤动”的8字箴言,程燕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用实力扭转了村民对“新乡医”的成见。村民周老伯一直高血压控制不好,在程燕的精心用药、生活干预下,周老伯多年的头疼症状明显减轻,自此认定小程医生能力强。

前年,奉贤区内所有村卫生室全覆盖实施医保联网结算。程燕利用自己扎实的电脑信息功底,手把手带教“老乡医”,为年老的医生密密麻麻写下了挂号、开单、收费、发药、电子处方的书写、电子病历的打印等电脑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教,直到“老乡医”学会为止。“你这么个年轻人,为啥愿意来农村?”如今,面对这样的问题,程燕给出掷地有声的答案:“这里有需要我的乡亲,有丰富的经验可以掌握,更有广阔的天地可以开拓。

村卫生诊疗年增16.91%

像程燕这样的新乡医,在奉贤已成为乡村社区卫生的坚实守门人。数据显示,目前奉贤区共有159家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共有447人,其中定向培养毕业生163人。去年一年,奉贤区村卫生室门诊服务达155.82万人次,比前一年增长16.91%。

新乡医的临床水平怎样一步步提升?奉贤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谢兴潜告诉记者,区内建立了新乡医三级培训制度;每年邀请市级专家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还组织考试,确保毕业回农村的新乡医医疗服务水准稳步提升。南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的放矢地设计新乡医培养计划,具体包括:遴选骨干每周参加“中山医院—南桥”全科教学门诊,定期安排优秀骨干驻村,带教指导乡医开展诊疗活动;针对新晋乡医,中心指定安排“一对一”导师制带教,实施个性化培养。

通过家庭医生联动,带动新乡医“兜底”乡村居民诊疗服务。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家庭医生工作室按所辖村委安排9名家庭医生常年“下村”。仅去年下半年,家庭医生带教了5名新乡医,开展慢性病规范管理诊疗2436人次,对控制不佳和不稳定的慢性病患者上转工作室168人次,开设延伸处方22张、长处方196张,使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顺利下沉至村。

持续培养弥补人才短板

留住乡村居民的心,留住年轻新乡医的心。奉浦新村居民老宋患有溃疡性结肠炎,需长期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过去,老宋必须往返市区大医院才能配到此药,每次都要折腾一整天。偶然一次,他来到奉浦新村韩村卫生室量血压,家庭医生袁梅娟告知,延伸处方可以解决往返配药苦恼。如今,老宋在家门口就能收到直达的延伸处方,“我一年省下的车费、挂号费就有好几百块,真的太方便了!

在韩村卫生室内,最早加入的新乡医夏娟工作已有7年多,新乡医黄磊则成了最年轻的村卫生室室长。黄磊告诉记者,“在这里跟着家庭医生学本领,服务乡亲、守护健康,获得感满满的。”记者获悉,为稳定新乡医队伍,区卫生计生委推出一系列措施,提升乡村医生绩效考核、激励分配制度。据统计,去年区内乡村医生年均收入超过6万元,老一代农保乡村医生补贴费标准也“水涨船高”。

新乡医的长久发展,也有短板需要补齐。奉贤区卫计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开展的乡村医生定向培养中,尚缺少中医药专业定向培养机制。另外,近几年定向培养乡村医生招生名额有所减少,远郊地区近阶段医生数量尚无法满足镇村一体化要求,乡医整体数量仍有缺口。适当增设中医全科专业的乡医定向培养教学点、持续开展乡村医生定向培养政策,将可使乡村诊疗服务再上一个台阶,惠及更多乡村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