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人才基础,争取弯道超车”
“现在,我校转化医学研究队伍可用‘人才济济’来描述,干细胞、关节炎、退行性疾病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校长助理孙方霖告诉记者。
谋划整体突破,实行首席研究员负责制
由于历史原因,我校医学基础较为薄弱,但最近几年来却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什么原因?“我们在选定转化医学作为弯道超车的突破口后,便咬定‘首席科学家’这一制度不放松,在全球范围内招贤纳才。”孙方霖介绍,像附属同济医院的孙毅教授,她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的终身教授,长期致力于神经系统发育和疾病的表观遗传学及分子机制研究,在神经发育方面有诸多贡献。通俗地说,她做的工作让桑兰有希望重新站起来。来到同济后,学校里让其召集研究伙伴,组编团队,这几年他们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孙方霖说,孙毅只是我校众多首席科学家中的一员。东方医院转化医学中心的首席科学家、新科院士陈义汉教授和肺科医院转化中心首席科学家戈宝学教授率领的团队都在转化医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在学校的支持、指导下,采用了机动灵活的管理体制与人才机制。在院内专家学术委员会人才引进评审会议层面,对每一位进行评估遴选;与此同时,院内设立严格的岗位聘任标准和团队选拔、考核与退出机制,构成评价标准的主要指标包括人才培养、学科队伍、学术成果、转化应用等。“院里聘任引进的首席科学家负责组建团队,团队由首席研究员负责。我们对团队首席实行高门槛的准入制度、灵活务实的科学评价制度和严格的退出机制。”孙方霖介绍,按照这一思路,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目前已创建了裴钢、陈义汉、孙毅、徐国彤、郑加麟、高绍荣、康九红、刘小乐、戈宝学、时东陆、章小清、潘卫庆、江赐忠、ITTI、孙方霖等在内的15个科研团队。
这些首席科学家带领的转化医学研究团队平日里的工作状态一头连着实验室,一头连着医院。所依托的附属同济医院、附属东方医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附属肺科医院、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口腔医院、长征医院临床转化中心等8家医院分别成立了8个临床转化中心,这些中心聚焦心血管疾病、眼科学、干细胞研究、生殖细胞、干细胞和体外受精、临床重大子代疾病(学习能力等神经系统障碍和疾病)的胚胎和胎儿起源研究、肺部结核病菌感染免疫机制及治疗研究、肺癌免疫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干细胞技术背景下的口腔疾病研究、前列腺癌等重病治疗、肾脏疾病研究等领域,进行交叉学科研究及临床转化。
2010年10月,在裴钢院士推动下,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孙毅教授带领李思光、薛志刚、罗玉萍等11位中青年科学家落户同济医院,组建同济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临床转化中心。
凤凰来了先筑巢。医院第一期投入2000万元人民币及1000平方米空间,建成干细胞研究实验平台和符合美国标准生产的治疗级细胞制品生产的GMP实验室。中心瞄准国际前沿重点领域进行重点布局,逐步建立了新一代单细胞测序及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技术平台、人源化疾病动物模型制备平台、干细胞基础药物筛选平台、人源化治疗抗体快速筛选和研制平台、膜片钳技术分析平台等。“这些建设让附属同济医院的条件跻身世界同类研究的先进行列,下面就看孙毅的了。”孙方霖说,孙毅团队首先在课题申请上获得重大进展,连续获得包括国家自然基金、973研究计划等在内的各种课题数十项,获得经费逾6千万;同时协助该院临床学科获得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9项国家级重大课题。随后,2013年及2015年,孙毅团队分别在《Nature》《Cell》发表重大科研成果。《Nature》上的论文在国际上首次对人及其它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前发育的转录调控网络进行了系统研究,其成果将拓展人们对哺乳动物成体神经干细胞的认识,为脊髓神经损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干细胞修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些成果和我们普通人有何关系?单说《细胞》上的这篇吧。2015年5月22日《解放日报》介绍这项成果时用的是“沪科学家首次发现奥秘为治疗截瘫老年痴呆等提供新希望”的标题。报道说,孙毅团队获得了一系列突破。最激动人心的是经过对成年小鼠的研究,揭示了室管膜区静息态神经干细胞、激活态神经干细胞及不同分化阶段神经细胞的表达谱特征,解析了神经干细胞激活的信号途径,发现了参与静息态神经干细胞激活的奥秘。而在对猴子等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再次验证了激活静息态神经干细胞并予以相应干预,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谱系分化和迁移。孙毅说:“通过生物材料植入手术,可能重新激活这些细胞的再生长功能,最终接通‘电路’,恢复神经功能。这样,因故受损的腿脚脊椎都有复原的希望了。”
与此同时,孙毅与梁爱斌共同创建的同济医院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在肿瘤转化医学应用方面也取得良好进展,目前已完成了15例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66.7%,细胞治疗进入国际领先水平。
“东方医院招才有大手笔”
“东方医院转化中心这几年招纳人才总有大手笔。”孙方霖笑着点赞,最近他们又在《健康报》上发招贤榜了。他们招的是高峰人才、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想知道纳贤标准?先说后备人才吧,要求的条件是“国家青千或国家优青或青年长江学者,或同等人才计划获得者”。高峰人才瞄准的是国内外著名临床专家,院士或国家杰青、长江学者、973/863首席或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或者同等人才计划获得者,都是奔着“尖子”去的。至于待遇,你能想到的像配偶、孩子随迁,住房、启动经费等医院早就给你安排好了,只需要你干一件事:早出国际一流成果。
“东方医院最近几年连连大动作,从全球范围内招来了许多杰出人才,我认为首先要归功于医院院长刘中民。”孙方霖说,他的胸怀和魄力配得上“帅才”这个称呼。他自己1997年从全球2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东方医院院长后,深知人才对于一所医院的重要性,从当初的“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到后来大张旗鼓地将招贤目标定位为“全球医学大家”,而他自己脚踏实地甘心充当引导员、勤务员和“政委”。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目前东方医院已经凝成了包括陈义汉、朱伟东、孙云甫、梁兴群、张玉珍、董晨、唐定国、谢克平、郑颂国、袁健、罗坤甜、俞作仁、秦志强等海内外高水平学者队伍,他们在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上成为学术带头人或骨干成员,“东方医院利用好了浦东、学校及医院等三个平台,加上一个好的领头人,平台的人才磁场效应正在显现。”
科研实力上去了,各方支持也就来了。2009年,东方医院在科技部万钢部长的支持下,提出建立转化医学平台的想法,立刻得到新区政府“平台建设符合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要求”的积极回应,平台的建立将与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周康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形成互补。紧接着,浦东新区很快注资7000万扶持平台建设,2010年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建设启动。
2015年年初,上海干细胞产业界传来重大消息,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863项目)、视网膜前体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病(973项目)、脂肪间充质血管成分治疗骨关节炎(国际合作项目)三个重大科研项目获得重大进展。以此三个项目为依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牵头,产学研结合的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项目启动,投入总建设经费2.55亿,打造干细胞上中下游产业集群。2015年12月,由行业协会、高校院所、企业组成的“上海市浦东新区转化医学联盟”成立。十院求才,咬定转化不放松过去几年,附属十院的转化医学中心在院长秦环龙的大力支持下,瞄准学校的“转化医学”大方向,先后引进了包括郑加麟、许东升、宋瑷宏、田长海、徐国彤、章小青、刘小青、苏少波、高正良、陈建军、张军东、栾冰等在内的十余位专家作为转化医学中心PI,孙方霖介绍。
“十二五”期间,十院共投入了2444.8万元经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心的PI们获得包括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44项、国家973项目2项,获得国家科研经费共计6614万元。目前共发表文章34篇,影响因子总计149.632,最高单篇达到28.054。
据了解,葛均波院士团队与该院心内科紧密合作,创办了同济大学医学院泛血管病研究所,为筹备上海市研究所及重点实验室奠定了良好基础;郑加麟团队和神经内科紧密合作,申请获得了上海市脑卒中中心;徐国彤团队和眼科紧密合作,在干细胞治疗眼科疾病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获得了国家973项目的大力支持;章小青在神经干细胞临床转化方面也展开了紧密合作。孙方霖说,可以期待在沪北园区的转化医学中心大楼修缮完成后,十院转化医学平台的潜能会有更大的“爆发”。
让转化医学高研院成为学科交叉平台随着高端人才的不断加盟,我校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与电信、软件、化学、海洋、材料等学科交叉性合作研究也在同步推进。
与此同时,由我校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牵头,协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动物所、中科院健康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科院上海研究院等7家单位,成立了干细胞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与烟台市开发区和高新区合作,成立同济大学高等研究院烟台生命科学研究院;2015年,与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同济大学安发天然药物研究院,安发集团每年出资1000万与同济携手共同推动天然药物的转化研究。目前这些研究院的研究工作都在有序进行。
“细胞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生命科学的主攻热点,这一领域面临着许多难题等待科学家们解决。可以说,这几年同济的研究已跻身本领域的国际前沿,我们有信心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出一批国际高水平的成果,也希望能为同济人‘医学梦’的实现打下坚强的基础”,孙方霖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