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太原集中营":濒临消失的"东方奥斯威辛"[组图]

27.07.2015  03:16

"太原集中营"旧址外景。由于保护工作缺位,遗址几乎被垃圾堆包围

墙面上的铭牌显示,此处为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牢房内阴森瘆人

   特别策划: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

      相关图集:探访太原抗日战争遗址 缅怀先烈事迹

  东方网记者于量、曹磊7月26日报道:在山西省太原市的一家机械制造厂里,藏着两排破旧的瓦房。几年前,即使是土生土长的"老太原",也鲜有人知道这些"破房子"竟是有"东方奥斯威辛"之称的"太原集中营"旧址。近年来,随着史料的发掘,"东方奥斯威辛"和日军在这里所犯下的罪行得以重见天日。然而,严重缺位的保护工作却让这处重要历史遗迹濒临消失的危险。

  7月25日,在当地媒体同行的指点下,东方网记者来到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开南巷的新富升机器制造公司厂区。穿过大片已经停工的废弃厂房,记者最终在厂区的西北角找到了两排破败不堪的旧式砖瓦房。瓦房一侧的墙面上,挂着白色的铭牌: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工程队旧址。

  走进遍地垃圾的瓦房内,阵阵深入脊髓的寒意向记者袭来。狭窄而又深邃的走道两边,就是当年关押战俘的牢房。透过残破的屋顶和开裂的墙面,室外毒辣的阳光在阴暗的屋子里投下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光斑,然而却始终无法驱散那种阴森瘆人的恐怖气息。

  1938年6月,侵华日军在太原建立战俘集中营。为掩盖战争罪行,集中营对外称"太原工程队",由驻守太原的日军驻华山西派遣军司令部直接管辖。据史料记载,集中营存在的7年间,先后收容、关押过10万至12万中央军、晋绥军和八路军战俘以及普通中国百姓,日军在这里对他们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犯下累累罪行。

  今年68岁的刘林生是一名高校退休教师。他的父亲刘侵宵,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决死二纵队游击五团担任敌工科科长。1940年12月被俘后,刘侵宵被转运关押进"太原工程队",于1941年获救出狱。作为集中营幸存者的后人,刘林生自1987年起,便开始四处寻访,试图还原这段历史。2012年,他编撰完成了《中国的奥斯威辛——日军太原集中营纪实》一书。

  东方网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现居北京的刘林生老先生。在他看来,太原集中营无疑是一处"人间地狱",10万名以上的中国战俘在这里遭受了非人的虐待和折磨,被迫害致死者在4万人以上。根据刘林生所收集的史料,关押在太原集中营的中国战俘被当作培训日军军医手术技术的"素材"、训练新兵刺杀和军犬扑咬的"肉靶子"、为日军伤兵供血的"活体血库"......日军在这里所犯下的累累罪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刘林生告诉记者,2001年和2002年,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山形支部事务局长高桥幸喜和京都支部事务局长桐佃米藏分别带领友好访问团来山西了解日军侵华期间犯下的罪行。经过这批日本老兵和集中营幸存者的寻找、指认,最终确定太原小东门街北侧、新开南巷上的山西机器厂(现为新富升机器制造公司)院内,用作工厂备件库的两排砖房,就是当年"太原集中营"的牢房。

  作为抗战期间华北五大日军集中营之一,"太原集中营"旧址是唯一留存至今的实物遗迹,同时也是唯一保留有牢房的日军集中营,是日军侵华的铁证。2007年10月,太原市相关部门将"太原集中营"旧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于当年11月正式挂牌。

  然而,从现场来看,这处重要历史遗址的保护工作显然存在严重的缺位乃至懈怠。刘林生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07年起,社会各界就从未停止过加强"太原集中营"保护力度大呼吁,相关职能部门也曾多次制定修缮和保护方案。然而时至今日,不仅未见成效,遗址反而日益破败。

  刘林生痛心疾首地说:"8年了!一个抗战都打完了!但是那些保护规划呢?始终没有落实!日本右翼巴不得当年侵华罪证消失的越多越好,如果这两栋旧牢房倒塌、消失,岂不是正合了他们的意?!"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东方奥斯威辛"的命运终于再次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据悉,山西省于今年启动了抗战遗址修复工程,太原集中营也名列其中。作为国内最早关注"太原集中营"的媒体人之一,《太原晚报》记者裴怡向东方网记者透露,太原杏花岭区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正式介入此事,目前修缮资金和修缮方案均已到位,等现场水电配套完成后,施工队就将进场维修。

  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和屈辱不容忘却,更不应忘却。作为历史的缩影,"东方奥斯威辛"绝不应消失,也不应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