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去年281天空气达标 优于区域平均水平

03.02.2015  08:36

  东方网2月3日消息: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年报昨天正式公布,它为评价上海的大气污染防治画出了一个难得的横向参照系。去年,在长三角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上海的空气质量位居上游,且改善幅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不过,治理机动车尾气似乎是当下的一个瓶颈。

  昨天,国家环保部公布的“空气年报”涵盖了全国74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各地空气质量普遍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都出现下降,优良天数平均为241天,同比增加20天。与该报告列举的数据进行对比,上海空气质量的改善幅度值得肯定。

  公众最关注的指标莫过于PM2.5。去年,长三角25个重点城市的PM2.5日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而上海则是5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幅达16.1%。如果上海每天的PM2.5都是这一水平,那么当天的AQI(空气质量指数)大约为72,评价为“”。

  除了PM2.5,其他主要空气质量指标上,上海的表现大都优于区域平均水平。去年,申城空气达标天数为281天,比长三角平均多27天,比74个城市平均多40天;全年未出现一个严重污染天气,重度污染有4天,两者相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长三角平均少7天,比全国平均少16天。

  2014年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年,也是新一轮大气污染治理真正的元年——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大气十条”(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于2013年9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此后也相继签下“军令状”,启动了一系列治污染、调结构的举措,这表明我国已向雾霾全面宣战。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对于2014年度的“空气年报”,国内外给予高度关注;而与上一份年报相比,今年该报告的发布时间也从3月下旬提前到了2月初。

  今年1月上旬,上海早于环保部公布了自己的“空气年报”。与2013年对比,本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幅度远超预期。2013年底,上海承诺的治理目标,是到2017年底,年度PM2.5的日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12.4微克/立方米。但实际上,去年上海很快就完成了该任务的80%。

  市环保局表示,实现这一结果,主要是“人努力、天帮忙”——既要看到治理措施正在起效,也不能回避有利的天气条件等偶然因素。环保部门预判,今年上海的PM2.5浓度或许难以再现2014年的降幅,甚至不排除反弹的可能,但整体上,只要治理措施不断落实,空气一定会不断趋好。

  对比环保部昨天公布的数据,上海下一步治霾的难点似乎已经浮现。与国内三大重点区域相比,上海空气质量虽优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平均水平,但仍与珠三角有较大差距。而在长三角范围内,在描述空气质量的6大指标中,上海惟有氮氧化物浓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而且差距比2013年有所放大。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是通过二次光化学反应形成PM2.5细微颗粒的重要元凶,主要来自机动车、船舶等移动源排放。据市环保局介绍,今年,上海将联手苏浙皖三省,重点治理船舶、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并加大对黄标车、老旧车的淘汰力度。

   我国大气污染形势

  三大重点区域仍是空气污染相对较重区域。京津冀区域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11个排在污染最重的前20位,有8个城市排在前10位

  复合型污染特征突出。传统的煤烟型污染、汽车尾气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叠加,部分城市不仅PM2.5和PM10超标,臭氧污染也日益凸显

  重污染天气频发的势头没有根本改善,2月和10月,全国共发生两次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重的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