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再造食道 功能恢复实现心愿

18.05.2015  16:04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突破性地采用人体自身组织,为一咽部完全闭塞患者重建颈段食管,并利用该段食管成功修复上消化道。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32岁河南患者陈某,是4个孩子的母亲。2013年因误服强碱导致咽部及全食管严重化学性烧伤,口底以下完全闭锁,无法进食。经北京、武汉、郑州等地各大医院就诊,均认为这种高位的化学烧伤已无消化道重建的可能,并在武汉某三甲医院实施了永久性胃造瘘术。从此,病人无法通过口腔进食食物,而只能通过腹部插管送食物入胃。经历一年的痛苦生活,2014年10月患者经过多方介绍辗转至仁济医院胸外科曹子昂教授处求治。为了恢复进食,患者表示宁可放弃自己的发声功能。  

入院后,曹子昂教授及全科医师仔细分析并讨论病情。考虑到患者还年轻,又是4个孩子的母亲,如果因为恢复进食而破坏了患者发音功能,必然会影响到今后母亲与孩子的交流。所以,曹子昂教授设计了一个大胆而创新的手术方案:利用自身组织建立一个人工食管通道,确认通道形成后进行消化道重建。  

在反复商讨并认真完善术前准备的情况下,2014年11月3日由曹子昂教授及郑家豪教授两位主任医师执刀,先在患者颈部做一个切口,利用颈部肌肉及原有闭锁食管的肌肉层,沿口腔方向构建一个管状结构,然后头颈外科王家东教授从患者口腔底部做一人工隧道,与管状结构相贯通,再内置两根胃管作为支撑,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备用人工食管。术后4个月,经过碘水造影检查,备用人工食管通畅性良好。于是,在2015年3月23日,曹子昂教授再次执刀,为该病患实施了胃代食管消化道重建术,将胃部与人工食管进行通路吻合,同时封闭人工食道构建时留在颈部的开口,以及病人腹部原有的进食插管口。术后10天患者开始经口进食流质,半个月后半流质饮食。2015年4月7日患者基本康复,顺利出院。  

据文献检索,国内外相关资料鲜有类似案例的报道。近5年来,在曹子昂教授的带领下,仁济医院胸外科在食管外科领域不断突破,在颈段食管癌、高位食管癌和复杂性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早期颈段食管癌局部切除、食管端吻合的全新理念。头颈外科近年来在王家东主任的带领下,与胸外科、神经外科、肾脏内科等多科密切合作,完成下咽癌浸及颈段食道行全喉切除、咽食道切除胃上徙胃咽吻合术等诸多高难度大型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成为胸外科和头颈外科再次密切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