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我国大都市新城新区发展走出初级阶段但创新精神亟待提升

28.12.2015  11:53

根据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2015中国大都市新城新区发展报告》,截至2013年底,我国12座大都市共规划和建设新城新区超过130个,其中新区17个,新城117个,总建设面积为14900多平方公里。    

这份报告是在12月2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015城市科学秋季论坛”上,由上海交大城市科学研究院首次发布的。    

报告显示,在12座大都市中沈阳的新城新区数量最多,共计19个;此后依次是成都、广州、上海、天津、北京、南京、武汉、西安、郑州、重庆、汕头。从规划和建设面积上看,广州的新城新区面积最大,约为2529平方公里,天津以2124.2平方公里的面积位居第二,上海、南京、北京分别位列第三、四、五名。    

面积大、数量多”是大都市新城新区的突出特征。12座大都市规划和建设的新城新区数量已占到全国总数的27.7%,面积占全国新城新区总面积的33.92%。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都市新城新区已经逐渐走出了“区是区,城是城”的初级阶段,日益呈现出“区城共生”和一体化发展的新特点。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刘新静在发布该报告时指出,目前我国大都市新城新区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创新精神亟待提升。与数量上不断增多的现实相反,新城新区特有的创新精神却越来越淡薄和空泛,特别是省级新城新区、地市级新城新区,可以概括为“复制多而创新少”,这与新城新区的本质要求相违背,导致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二是管理体制趋于僵化。大多是已有行政部门的兼并、升级与重组,并没有真正引入和建立符合新城新区性质和需要的新型行政体制机制,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效率。    

三是在发展方式上,精明增长和紧凑发展的要求更多是停留在纸上。新城新区的土地资源相对廉价,因此建设时往往“贪多贪大”,12个大都市新城新区人均面积大多数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00平米/人,仍主要靠“卖地”过日子,“土地财政”、“向土地要GDP”的问题在新城新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在解读该报告时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大都市的队伍会进一步扩容,集聚程度将进一步强化,产业结构调整进入震荡期。因此,包括新城新区在内的城市健康发展方式和城市生活质量必然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城市安全、生态和人文建设也应当有更大作为。    

来源:新华网 2015.12.27  

原文: 我国大都市新城新区发展走出初级阶段但创新精神亟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