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日报》:复旦大学的“永平情”
□ 特约记者 杨福军
春末夏初,永平绿意盎然。4月21日,永平县医院医技大楼四楼会议大厅里,宾客满座,熟悉的相互打声招呼,陌生的相互点点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
“2014年接诊1.3万余人,出院8000余人次;2015年接诊1.4万余人,出院约9000人次;2016年接诊1.5万余人,出院超过1.1万人次,这一年,我们医院业务收入首次突破7000万元,同比增长45.7%,药占比下降到29.7%。这个福气是复旦大学带给我们的!”苏光彩院长饱含感激的讲话,赢得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一行热烈的掌声。
留下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
永平,地处滇西边境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看病难、医病难是全县的老大难问题。
“以前,医院没人没设备,大家也没士气,想招个医生,连三流院校的学生都不愿意来。但2016年一年我们就招到了6个本科生,有复旦大学的专家在,我们医院就有底气了!”苏院长欣慰地说。
2012年11月,复旦大学定点帮扶永平。随着“医院帮扶计划”“医生培养计划”“乡村义诊计划”“远程医疗计划”“设备更新计划”“分级诊疗计划”六大计划开花结果,复旦在永平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去了才知道,他们缺医少药到什么程度。比如五官科,虽然有这个科室,但以眼科为主,耳鼻喉业务几乎无法开展,连喉镜这样的基本设备都没有。”金山医院首支医疗队队长黄文海刚进驻永平县医院,惊诧之余,更多的是不可想象。情急之下,他立刻向金山医院求援,不到一个月,医院调拨的物资就被运到了。
苏院长掰着手指侃侃而谈。 5年间,复旦已安排3批15名医疗专家到县医院开展帮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项,建立特色专科3个,协助县医院通过了二甲复评审,累计培训医务人员4000多人次。有了医疗人才,有了64层CT、1.5T核磁共振等先进设备的县医院迅速形成品牌效应,业务量一改连年下滑的颓势,成了云南省名列前茅的县级医疗机构。
“若能再去一次,那该多好呀”
“教育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基石,教育扶贫的关键是扶智、扶智更要扶志,这样才能搭建起进步的阶梯。”复旦大学挂职永平县副县长张阳勇对教育扶贫情有独钟。
多方探索教育扶贫的可行模式后,如何在永平搭建起向上的阶梯?张阳勇说,复旦已先后接收永平的18名中小学校长和54名教师到复旦附属中小学进行挂职锻炼和进修培训。同时,对永平开展远程教育提供硬件支持,建立远程教育平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他还说,针对永平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图书紧缺等困难,复旦大学争取各方支持,累计捐赠计算机160台、援建计算机教室2个、爱心图书室2个、捐赠图书11万余册,以及学校安保监控设施、学生学习生活用品等一大批物资
同时,设立了“舜杰克明助学基金”,每年捐助资金30万元,对永平县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资助。
最先到复旦附属中学挂职锻炼,如今已成长为县城重点初级中学副校长的段常文老师,每每谈及复旦,总是满怀憧憬地说:“复旦一行,是一次精神洗礼和头脑革命,若能再去一次,那该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