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大班讲评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医学生能力养成[图]
6月8日下午,继“两会医改政策”介绍之后,医学院辅导员王栀沁为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的同学带来了英文讲评的第二讲:“inFormation——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培养模式介绍与医学生能力养成的启示”。此次班会,20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二大班和六大班学生也倾情加盟,学生代表积极发言并参与分组讨论,气氛热烈。
王栀沁首先全方位介绍了渥太华大学医学教育。她从地理位置、学校基本情况开始,特别谈到渥太华大学医学院严格的准入要求——只有对医学充满兴趣并且出类拔萃的学生才有机会入学,这不禁使同学们对这座北美顶尖的医学学府肃然起敬。随后,王栀沁介绍了加拿大“4+4”的医学生培养模式,即4年本科和3~4年的医学学位学习。而在正式行医之前,加拿大医学生还需通过5~7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和医师资格的多门考试,才能成为专科医生。也就是说,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专科医生,加拿大的医学生至少要花13年时间。
王栀沁指出,在学校教育期间,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的2年基础医学教育加2年临床医学教育,采取“无缝对接”的系统整合式课程,将一个系统的基础、临床、社会心理知识及实践操作从头至尾、连续贯通地传授给学生,避免了基础、临床知识的脱节与重复教学。尤其是该校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值得深思:该模式采用以案例、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式(PBL、TBL)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学中强调人文关怀、职业精神培养,强调疾病的社会心理因素,培养学生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学习医学。同时,内容丰富的电子资源和电子学档记录平台(E-portfolio),也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进行自我评估、自我反思提供了完善的条件。在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的培养模式下,医学生将逐渐具备未来加拿大医生的七大核心能力,即“Medical Expert医学专家、Communicator交流者、Collaborator协作者、Scholar学者、Manager管理者、Advocate倡导者、Professional专家”。
临床医学五年制英文班和二、六大班的学生代表先后发言。5位同学用流利的英语、翔实的幻灯片交流了交大医学院两种教学模式的各自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块和学习体会。英文班“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和实践性较强的临床见习,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则夯实了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
分组讨论中,同学们结合先前所提到的美国、加拿大与国际医学教育组织所提出的医师/医学生核心能力标准,表示要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能力,除了专业课程之外,应更多地提供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养成教育,比如深入开展医疗沟通方面的教学,帮助医学生从低年级起就能正确认识患者心理、把握医患关系。而在注重不断拓展国际视野、领略新知的同时,也有同学提出在英文班教学中应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等人文理念融入医学教育中,用本国的事例来介绍某些疾病的诊疗与预防(如血吸虫病)。
通过本学期两次英语形式的大班讲评,不仅让医学生进一步锻炼了运用外语进行思考、表达的能力,还使大家对医学教育、医疗政策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期待讲述、讨论中的观点能激发同学们为成长进一步设定清晰的目标,并积极行动起来,主动获取交大医学院现有的教学条件与资源,朝着自己的方向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