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重塑金融新思维 金融科技创新论坛在沪开幕

19.05.2016  11:58


  5月14日,由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财新传媒和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金融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

  金融得天独厚的属性,使金融业加大数据产生了11大于2的效应。这种效应,扭转了全球金融业的经营思路和发展路径,以致改变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面貌。为此,论坛以“大数据重塑金融新思维”为主题,从学术、政策、商业实践等多个维度,聚焦“大数据金融”,以大数据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为视角,全面、深刻地阐释、展望大数据与传统金融、大数据与新金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论坛在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致辞中开幕,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局长廖岷,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金电联行董事长兼总裁范晓忻,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证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建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等重要嘉宾发表演讲。

  当今,中国经济呈L型走势,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的格局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转变。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困境,造成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断承压的同时,也极大地加剧了金融业的“惜贷”情绪。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爆炸式发展,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普及,催促着传统金融业进行新的解构,并开拓了“新金融”这片沃土。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助力传统金融“华丽转身”,辅助新金融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从而促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化解当下中国经济难题,是中国社会自上而下的关注所在。

  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在致辞中对在大数据辅佐下中国金融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她谈到,对数据的掌握和理解,是客观、深入地探究中国经济内核的重要工具,是夯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关键。她表示,作为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血液”的金融业,大数据理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其革新再造与开拓新动能起到撬动作用。

  随后,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郑杨上台发表主旨演讲。他向与会嘉宾介绍道,上海正在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努力。加大扶持大数据金融发展力度,为大数据金融应用营造良好环境,是上海坚持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的主要内容,实施金融改革先试先行的关键举措,以及服务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工作内容。

  郑杨在演讲中给出了自己的4点思考和建议:

  一、数据的挖掘和精确服务

  金融行业归根到底是服务业。客户在哪里?需求有哪些?如何改进金融服务?要善于通过数据去发现、思考、总结,要以数据的信息流带动资金流和服务流,优化金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升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助力金融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数据的驱动和高效运营

  金融行业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于数据的高度敏感,在转型发展的今天,商业模式需要哪些改进?管理思维需要哪些调整数据驱动企业流程,驱动着企业的管理,驱动着企业的变革。金融机构在内部科学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尤其要注重对大数据的使用和推动。

  三、数据的融合和价值的提升

  融合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所在,金融行业依赖于大量的数据,通过融合金融服务对象各方面的数据,从“”到“线”,从“线”到“”,从二维到三维等对于数据的价值提升不是“”的提升,可能是“×”的提升。融合的过程当中还有共享的问题,也有标准的问题。有关共享和标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

  四、数据的使用和依法合规

  新兴行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新兴行业大数据产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更要从现阶段起,更加注重保护个人的隐私,更加注重防范控制风险,更加注重维护数据的安全,促进行业的规范有序的健康发展。

  最后,郑杨强调,为了进一步巩固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政府、监管部门、专业机构等有关市场主体要同心协力,发挥出大数据在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服务创新领域应有的作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局长廖岷在发言时回顾了全球金融科技发展以及对其的监管演进与监管现状。参照金融稳定理事会(TheFinancialStabilityBoard,简称FSB)提出的金融科技监管评估框架,金融稳定是监管部门的重要考量。

  廖岷表示,监管当局也要从金融系统的角度来评估金融创新的影响。比如应该评估金融创新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复杂性、透明度、流动性、高杠杆、信用风险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评估它对现有监管框架产生的影响等等。

  廖岷总结道,各国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措施各异,但总体原则趋同;国际协作也正式启动,金融稳定成为重要考量。具体来说,比如FSB要求各个国家的监管当局积极监测国内金融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与国际组织和制定国际标准的机构,在业务的监测、风险分析和业务应对方面开展一些合作。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金电联行董事长兼总裁范晓忻的演讲围绕着“大数据催化金融模式创新变革”展开,结合金电联行在大数据征信、中小企业信用融资、金融量化风险管理三大领域的业务创新与实践,深入介绍了在金融领域大力推行大数据技术的天然优势。着眼于宏观经济层面,范晓忻认为,中国东西部因地制宜、并驾齐驱的大数据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在大数据已进入新的产业高度之时,要运用大数据驱动金融创新落实到服务实体经济重振与完善市场供需配置中去。对此,他进一步从大数据风险监管、大数据与产业跨界融合的角度,生动地解析了金融创新对支持供给侧改革的巨大意义。最后,他倡导,大数据和大数据金融从业者要学习脚踏实地而又勇于继往开来的“工匠精神”,完善大数据理论和技术,深化大数据金融创新,开创更多结合商业系统的应用场景。

  接下来,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证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建华发表题为“大数据推动传统金融与新金融的跨界与整合”的演讲。演讲中,他深刻剖析了传统金融借大数据思维和科技进行的经营方式转变和线下业务升级与线上业务扩展。并且,他强调,发展互联网金融是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空缺,扩展传统金融业务链条的重要手段。以大数据为精髓的新金融,是互联网时代发展普惠金融的必由路径,代表着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前行长杨凯生在题为“关于大数据的认识误区及其在互联网金融中的表现”的演讲中,站在人类对互联网、大数据的思想认识高度,以高效开展互联网金融整治为切入点强调,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进步给人类提供的是从更宽视野、更多维度、更全方位来认知、分析问题的工具和方法。这既是大数据时代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创造的新条件,也是对人类活动提出的更高要求,给予的更多约束。为了促进大数据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他提出,人们要正确处理好多种关系,其中包括碎片化信息与完整性数据的关系,结构性数据与非结构性数据的关系;作为企业包括银行还要处理好客户个性化意识与社会化共同需求二者间的关系。

  杨凯生表示,数据是一种财富,因为它是人类活动的记录与结晶。但数据多了有时也会带来挑战,记录中可能掺杂噪音,结晶旁也许陷阱纵横,对于数据信息的不当理解,对于分析方法的盲目应用,以及数据使用者本身的目的以至品性如果存在问题,那就有可能使得人们在面对世间万象时变得比以往缺乏数据信息的年代更加迷惑。只有学会客观地看待数据,合理地选择工具,科学地进行分析,才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提炼出那些有价值的结论。

  论坛还邀请到知名专家学者、金融业翘楚、征信业资深人士对“大数据助力传统金融革新与新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大数据征信业的现在与未来”等主题进行深度高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