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平台、“移动鹰眼”助力交通整治 市民建议固化有效措施形成新机制
交警贴单处理违法停车,可违停车辆若不驶离,交通仍然无法及时恢复畅通。昨日,黄浦公安分局创新应用大数据平台,成功破解此类难题。民警视频巡逻发现违法停车后,即通知交警前往处罚,并根据大数据平台信息联系车主尽快驶离。
大数据平台、高清治安探头、警用行车记录仪……越来越多的设备和手段被用于交通违法整治之中,针对的大都是过去交通执法中的“老大难”问题。
一些市民建议,对量大面广的交通违法,创新执法手段非常重要,但同样要对这些创新进行“后评估”,固化有效措施,发挥更大作用。
发现违停联系车主
上午10时20分,一辆号牌“苏KN”开头的小轿车停靠在打浦路瞿溪路路口,对道路通行造成明显影响。随后,街头巡逻的交警赶到现场开出罚单。没过多久,一名中年男子匆匆赶到现场,接受民警处罚。
交警为何会立即找到这辆违法停放的车辆?驾驶员又如何知道已被处罚,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这背后,是黄浦公安分局将大数据平台应用于交通违法管理之中。
在黄浦分局指挥中心视频监控室,视频巡逻的民警通过探头发现了违停车辆,随即呼叫街头就近巡逻的交警前往贴单处罚。
巡逻民警将违停车牌号通过随身电台报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民警将车牌号输入电脑中的大数据平台,迅速查出违停车辆车主刘先生的联系方式和他的违法未处理记录。
民警通过电话联系到刘先生,通知他:“你的车辆因违法停车已经被处罚,请马上到场接受民警处理。”
通过前端处罚、后台联络的方式,上午11时前,黄浦警方已对10余起违法停车进行了处罚,其中不少车主接到通知后及时赶到将车驶离。
“违法停车量大面广,对于黄浦区这样道路资源紧张的中心城区交通影响非常明显。”据黄浦交警支队十三中队中队长董宏亮介绍,他们对违法停车“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同时还要尽快把被占的道路空出来。“虽然对一些严重影响道路通行的违法停车可以呼叫牵引车辆拖走,但牵引车辆毕竟不可能全覆盖,有时牵引本身也会给道路交通带来影响。”
因此,黄浦公安依托分局大数据平台,对违法停车的车辆先处罚,再查询车主信息和联系方式,如果车辆有违法未处理记录,将对车辆牵引,车主处理完违法后再取车;如果车主没有其他违法记录,将通知其15分钟内驶离。
事实上,一些驾驶员在车辆登记时留下的联系方式并不准确,有些是固定电话,有些是4S店销售人员的电话,有些甚至是随手写的。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黄浦公安分局大数据平台负责人韩正东介绍,依托分局的大数据平台,可以将1500多个数据库、98亿余条信息进行整合,通过车牌信息滚动,即使车辆登记信息里的联系方式不准确,也可以从车主的其他信息中综合查询出联系方式。“比如通过车主的报警记录可以查到留下的电话号码,或者在处理违法时曾留下的有效联系方式,亦或是在实有人口登记曾留下的手机号码等,都可以在数据库中查到。”
20米内取证违法
昨天上午,五角场环岛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警用摩托车:警用摩托车的挡风玻璃下方,安装了一个圆圆的“眼睛”,这个“眼睛”背后是一个小屏幕,可以实时看到前方画面——这是杨浦公安在交通违法整治中统一为一批警用摩托车安装的警用行车记录仪。通过这些“移动鹰眼”,可以对马路上易发的动态性违法实时取证。
机动车违法变道、非机动车逆向行驶、行人乱穿马路……这些在马路上极易出现的交通违法行为,转瞬即逝,处罚时容易遭遇取证难。这些新安装的“移动鹰眼”,可监测到横向100度范围内的道路情况,直线有效距离达20米,拍摄记录可以当场回看。民警在日常执勤中,可直接现场出具处罚罚单。
据杨浦警方介绍,目前已经安装完成“电子鹰眼”的警用摩托车共计80辆,已有50辆投入使用。据了解,这批摩托车将在杨浦主要路段参与违法滞留路口、违法变道、行人乱穿马路等交通乱象的执法。
据杨浦交警支队勤务科荆睿科长透露,通过增设“移动鹰眼”,配合现有的“电子警察”体系,能提高民警对道路上正在发生的违法驾驶行为的执法效率,未来区内200多辆警用摩托都会安装该设备。
做好评估固化有效措施
“上海公安想了许多办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来解决交通违法问题,看到了他们的决心。”在不少市民看来,最近上海公安治理交通违法可谓“频频创新”,无论是在巡逻车、警用摩托车上安装行车记录仪,还是运用高清探头、大数据平台投入交通违法管理,都在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投入城市交通管理,并且针对的都是过去的“执法难点”问题。
“不是所有创新一定会带来成功,对这些创新的管理手段,也应有相应的后评估机制。”一些市民建议,在积极鼓励创新执法手段的同时,对执法的效能、结果、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对有效的措施进行固化,甚至形成新的机制。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