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新年献词

31.12.2014  10:44

校党委书记 姜锋     校长 曹德明

 

各位同仁、各位同学、各位校友:

走过2014,我们全校师生员工群策群力,携手共进,共同度过收获的一年。

这一年,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启动制定,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以筹备党代会为契机,我们聚焦改革重点难点,立足总体顶层设计,注重调查研究,坚持问计于民。谋划学校发展大局,我们抓住每一个与师生座谈、谈话、喝茶、共餐的机会,广开言路,交换意见,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建言,尊重骨干教师和老同志的意见建议,让一份份来自基层的意见建议,成为深化改革方案制定的直接参考。

这一年,学校核心竞争力继续增强,整体发展水平更上层楼。人才培养推陈出新,卓越外语人才培养平台的多项试点在不同院系陆续展开,创建“三结合”思政教育特色体系,积极推进具有外语院校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科学研究连续突破,首获国家社科重点项目,首次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并连夺2项,全年获国家社科项目1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个,SSCI论文发表数也较大幅度增长,并新增2个上海市级研究基地,体现了学校卓越的研究能力和潜力。

这一年,学校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国际存在愈加显现。我们发布《国际化发展规划》与七个行动计划,启动二级单位《国际化建设规划和举措》制定;我们加入国际化慕课平台——英国FutureLearn,成为该平台在大中华开展合作的第3所高校;学校21个外语语种的门户网站群全部上线,覆盖所有学校外语语种;国际学生与国内学生融合度进一步增强,全英语课程范围继续拓展,国际学生已能进入部分非语言专业学习;在乌兹别克斯坦新建孔子学院1所,刘延东副总理为学校颁发“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奖”,我校合建的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孔子学院荣获“优秀孔子学院奖”。中外交通、文化交流,开始成为学校日常生活的一种新常态。

这一年,学科建设更加注重科学规律与资源整合,让“学科强校”更加强。我们实现了政治学与新闻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的校内资源融合建设,推动以国别研究为特色的跨学科研究平台整合,建立了“中国学”研究项目,新增了中国学、区域国别研究、汉语国际教育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增加到17个。我们的非外语学科发展有了更强的组织平台和延展空间,更使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这一年,人才发展进取突破,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学校获评长江学者2名,一批在业内学有所长的高级职称专家加盟学校;一批青年教师凭借实力开始担纲要角,我们改革了研究生导师遴选机制,优秀副教授可聘为博导,80后青年学者首次成为博导;在职称评定、博导评审、国务院特殊津贴评审过程中,改变了投票办法,推行评审材料网上公示制,评选过程更加公平、公正。我们还创新了干部选拔方式,实施小组合议制度,实现领导干部考核与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收入分配等内容的结合。“思学校所需,谋专业所急”,成为一批教职员工的日常所虑,“想做事、谋大事”的工作气氛更加浓郁。

这一年,学校坚持服务管理风清气正,积极落实群众路线教育成果。我们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50个整改事项落实,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加强高校自律管理。我们先后出台了会议管理、电子公文、财务管理等各项约束性文件,实施了校领导与群众日常交流机制,机关全部实行实名办公,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不断提高。

这一年,学校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我们修订了《学术委员会章程》,进一步明确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边界,保证学术委员会在学位评定、学术评价、项目评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学术事务中的主导地位;我们编制了《大学理事会章程》,开启了社会参与办学的大门;我们率先发布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向社会推介上外整体品牌形象;我们还修改了学生申诉有关办法,信息公开、校务公开更加透明、全面,进一步落实了教师、学生的基本权利。

这一年,民生工程亮点不断,社会服务不断拓展。我们推进实事工程,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课时费,提高了午餐补贴,延长了松江购房补贴时间,增加了青年教职工公寓并加强了动态管理,加开了两校区的班车,启用了新的学生公寓楼,回购了松江宿舍并加强了主体管理,为松江校区教师办公场所和学生教师、宿舍启动空调安装,改造了松江校区食堂设备,新增了校园文化景观,为师生努力提供舒心的学习工作环境;我们先后与上汽大众、上海纺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深入拓展合作,深化了学校与上海地方的合作机制,我们继续为联合国、中宣部、商务部、外交部、国新办、上海市党政机关提供优质服务,参与中国公共外交,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和大都市国际化建设,形成了学校与社会的良好互动。

这一年,我们庆祝了建校65周年。我们举办了一系列以科研与校友联系为主的活动。杨洁篪校友亲笔致函,纪念校庆,亦提出殷殷期望。我们建立了美国校友会、发展了香港校友会,加强了国内各地校友会组织建设和对接服务,充实了青年校友联谊会的力量,促进不同行业校友深度交流,邀请校友们“常回家看看”,延展了学校联络广大校友的渠道与平台。

校庆之际,我们出版了《文脉守望·听前辈讲上外故事》一书,让前辈们第一次系统讲述上外故事。我们深知,一所大学的传承,除了学术积累和学派绵亘之外,根基在于文脉。我们这一代人,惟有夙夜在公,传承好这一支文脉。

这一年,学校运行秩序良好,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校园文化愈加丰富,图书资料更加完善。这一切,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潜心治学、静心育人;离不开每一位同学的发奋苦读、自律自强;离不开每一位职工的兢兢业业、热心服务;也离不开每一位校友的关心支持、倍加呵护。我们对此,只有感谢、感激与感恩的心情才足够表达。

因为一所大学的成就,不仅在于其对增进知识、教化社会的贡献,更需要其为大学成员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机会。而成就的来源,则始于大学每一位成员的倾情与奉献、包容与执着。

2014年,是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细心留守上外文脉,为其继续培土育苗的一年。我们感谢每一位辛勤的劳作者,我们祝愿大家万事如意,阖家安康!我们祝愿大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携手踏平崎岖,用艰辛努力写下新的华丽篇章,迎来学校事业的又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