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大学频频放权 办学自主权:尺度就在人才出多少

07.06.2016  10:22

  这学年临近期末,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一些精品课程逐步收官。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主讲的《地理科学导论》,到该学院书记段玉山主讲的《多媒体地理教学与课件》《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再到3个副院长分别主讲的7门课程,地学部下属学院的党政领导都须给本科生上课,每年不少于2门或不低于72学时。

  华东师大在自主实施的学部制改革中,将名师开课、教学提质变为一大导向,让更多教授走入课堂,克服“重科研轻教学”的老大难。

   整合学部,以院办校

  按“大部制”成立学部,学科交叉融合显“拳头效应”。

  “院为实体”“以院办校”,学院活力得以激发。

  当今高校,二级实体学院往往设置过多过细,学科、人力资源、课程设置等资源分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壁垒,无益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

  与国家大部制改革同理,华东师大在现代大学制度下进行顶层设计,在优势学科领域推进多模式的学部制改革:根据地学领域一级学科较多的特点,首先成立了非实体的地球科学学部,下设地理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同时,整合强势的教育相关学科,成立了实体的教育学部,下设27个教学科研单位,而学部不设行政级别。此外,还整合学校商学院、金融与统计学院、行政管理系、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成立了实体的经济与管理学部。

  三大学部成立后,学校加大了人、财、物方面放权力度,推动管理重心向下转移。学科交叉融合的“拳头效应”开始显现,在上海市“高峰高原”计划中,华东师大教育学科进入I类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地理学科则进入Ⅱ类高峰计划。

  上海交通大学也在“放权”中求新求变,传统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被不断突破,推进“院为实体”“以院办校”,以协议授权形式向学院下放权力。校党委书记姜斯宪表示,按以往办学模式,指挥棒在学校手里,学院围着学校转,因此学校是火车头,带着学院跑;而今,要逐步实现学校发展的“动车组”驱动模式,在同一轨道上每个学院都主动发力。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校长张杰也认为,“校办院”体制在特定历史时期起到强力调配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如今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这种模式不利于发挥学院活力。其实,在很多具体事情上,学院更清楚该怎么做,学院作出的决策比学校更加务实高效。“‘院办校’实现了一种管理理念回归,符合大学办学规律。”

  目前上海交大有28个院系,首批9个学院正试点“院为实体”改革。据悉,第二批6个试点学院也已初步确定,最终目标是所有院系完全实现院为实体。这张权力下放的清单也正在变长,如人才培养方面要放的权,就包括学位论文质量控制、研究生学籍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排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