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程光炜教授来文学院做讲座
05.04.2016 16:26
本文来源: 上海大学
来源: news.shu.edu.cn
4月3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教授来我院做了一场名为“贾平凹序跋文谈里的‘商州’”的讲座。讲座由上海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董丽敏教授主持,文化研究系的郭春林教授也参加了本次讲座。虽正值清明假期,大雨滂沱,但同学们依旧热情不减,现场人头济济,座无虚席。 程光炜教授的演讲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为什么重回商州,二、商州初录,三、商州又录,四、作为文学源流的沈从文。第一部分分析了贾平凹重返商州的原因,认为从内部来看是他亦城亦乡的身份从根本上决定了他的写作注定要回乡,外部原因主要是由于1982年“笔耕”文学评论组对他“伤感情调,虚无色彩”的批评,迫使他寻求新的写作方式,由此想到返回商州写故乡的人和事。第二部分是分析贾平凹重返商州之后在山水游历中所记录的风水人物。认为,由于商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具有秦汉风度的传统文化特征,造就了这里独特的风俗民情。《商州初录》就是对于商州历史沿革、山川走势以及小镇陈迹的客观陈述。此时的贾平凹记录商州还是采取了纪实性的写作手法,对整个商州采取一种俯拍式的记录。第三部分是分析从《商州初录》到《商州又录》的变化,认为,贾平凹此时具有了一种更广阔的文化眼光,商州不只是地理上的具体方位,而是成为了对传统文化脉络以及民俗风物的解读,成为了贾平凹“精神表演”的场地。相比较而言,写《商州初录》时,作者还是历史地理的踏勘者,在《商州又录》中,贾平凹已经站到了一个制高点之上,具有了超越的意味,提炼了商州地区自古以来具有的秦汉风度的精髓。所以由此来看,贾平凹重回商州,不关乎对八十年代文化反思思潮的追随和模仿,而是关乎怎么写,关乎作家如何摆脱流行潮流对他的影响而建立自己的文学世界。在讲座的最后一部分结语中,程教授对于“商州”的源流考追溯到了现代作家沈从文,认为,从贾平凹受沈从文影响之深,在审美意识以及写作文风上都深得要领,但纵观贾平凹的创作却又超越了沈从文,所以用此类方法追溯到作家的创作起点,分析他的变形与转向,对于如何把他纳入文学史的研究范畴,如何开展研究,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程光炜教授旁征博引,语言风趣幽默,对史料运用自如,充分挖掘材料,我们跟着程教授所描绘的贾平凹文学地图一起进入到了生机勃勃的“商州”世界中。 演讲结束后,董丽敏教授进行了总结,提醒同学们在写作论文时,首先是要对史料熟悉以及充分挖掘,寻找历史现场感,第二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找到源流和起点的问题,时间是横截面,同时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关注空间和人文景观,这也是研究作家以及寻找被遮蔽的历史现场的有效方法。随后来自文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就莫言与贾平凹的比较、当下乡村社会失语、1980年代非虚构文学的特点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程光炜教授也耐心地一一作了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拉下了帷幕。(卢佩佩)
本文来源: 上海大学
05.04.2016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