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揭示调控社会行为的重要分子机制
22.03.2017 13:19
本文来源: 复旦大学
社会行为包括社会交往和社会识别等,社会行为对个体的情绪调节,生存和繁衍等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行为障碍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孤独症的主要病理特征。但大脑究竟是如何掌控社会行为的呢?复旦大学马兰教授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在调控大脑皮层功能和社会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神经科学期刊《大脑皮层》
(Cerebral Cortex)上。
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是调控社会行为的主要脑区,研究团队发现,在前额叶皮层特异性敲除GRK5基因后,小鼠的社会交往及对陌生小鼠的识别能力受损,但是对物体的识别能力不受影响,提示
GRK5是参与社会行为的关键分子。经深入研究,GRK5 缺失能增强蛋白质合成的关键信号分子mTOR与Raptor的结合,引起mTOR-pS6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导致前额叶皮层的神经元结构可塑性改变和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损伤。在前额叶皮层补充GRK5或用雷帕霉素等药物抑制mTORC1的信号转导,改善GRK5敲除小鼠前额叶皮层受损的突触传递和社会行为障碍。该研究揭示了GRK5通过维持mTORC1信号转导调控前额叶皮质神经可塑性,进而调节社会行为的功能及机制。
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资助。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基础医学院药理研究中心马兰教授,王菲菲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本文来源: 复旦大学
22.03.2017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