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让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学组织有人气
对马小锋而言,刚进大学就加入学校“M·M”学习研究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研究会——记者注)是个“正确的选择”。时隔9年,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马小锋分享起当时的经历。
在吉林大学,“M·M”学习研究会是一个有着良好口碑的资深社团。1989年,原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成立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自学小组,由学生自发组织、老教师自发担任辅导员,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随后几年,该校各院(系)也陆续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作为吉林省第一个自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生自组织,成立20余年来,已先后发展会员两万余名。
成为研究会的新成员,马小锋参加的第一个活动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他不仅参加了系列学习活动,还作为联络员参与了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工作。
“高中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来说,只是死记硬背的一些空泛概念。”现在,马小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新的看法:理论学习最终要落实在“用”字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要求融入日常学习、工作和生话,就能体现出学习效果。
“理论学习使我的人生绽放光彩”,在“M·M”学习研究会的见闻和经历让马小锋变得自信。刚上大学时,贫困的家庭一度成为他的心理负担,总觉得“低人一等”。“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我学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马小锋说。逐渐摆脱心理阴影的马小锋过着勤工助学的大学生活。
在吉林省高校,像马小锋这样,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重新认识和理解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该省各高校已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自学组织4000多个,参加人数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50%以上。
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学习方法,在尊重大学生思想活动独立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让大学生学习马列理论不再觉得刻板和枯燥。从吉林省第一个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学组织成立至今,经过26年的发展,吉林省大学生自学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
引导学生坚持“一个中心”,即围绕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注意调动“两个积极性”,即指导教师随时教的积极性和自学组织主动学的积极性;推进自学组织“三个层次”,即核心层、骨干层、全员层联动;抓好“四个环节”,即组织建设、调查研究、原著精读、辅导交流环节;做到“五个结合”,即业余学习与课堂学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党建、学英模紧密结合。吉林省关工委副主任王葆光介绍,在此思路基础上,各高校各尽其能,让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学组织成为颇有人气的校园社团。
在东北师范大学,为支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研究会”,专门设立马列主义自学组织理论研究专项经费,每年拿出两万元支持自学组织的课题建设,8万元支持各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领域的科研课题立项,3万到5万元支持学生社会实践。此举一出,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长春工业大学在举办“改革开放30年成果体验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选送自学组织理论骨干参加“红色之旅”,到井冈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安徽小岗村、深圳等地亲身体验。
在有各项措施保障的同时,吉林省高校马克思理论自学组织的成长与发展,还离不开由各高校专家教授以及关工委的“五老”组成的辅导队伍,定期参与学生们的研讨会,为其作专题报告。
吉林师范大学75岁高龄退休教师李介安,现在是该校关工委成员。两年来,他为大学生作理论讲座70余场,听众累计超过1.5万人。今年79岁高龄的任纯祥,现任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关工委副主任,担任该校“M·M”学习研究会指导教师已有十余年。每年,老人都会针对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难点问题,准备几个专题,为各学院做时政报告。(记者 王培莲 通讯员 林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