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展示活动中斩获18个奖项 两项目代表上海市角逐全国大赛
近日,从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组委会传来喜讯,我校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中分获艺术表演类优秀创作奖、艺术作品类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优秀项目等奖项共计18个,学校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高校优秀组织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其中,民乐小合奏《京韵随想》和艺术实践工作坊《动物伊甸园——嗨皮手创生活产品工作坊》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拿到直通2018年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展示的“入场券”,这是我校自2005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东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郑庆华告诉记者,东华大学学生艺术团现有舞蹈团、合唱团、戏剧团(筹)三个市级艺术团队,民乐团为上海市学生民乐联盟成员单位。在此次展演活动中,这四个团队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所有参赛作品均围绕“理想与信念”寻找切入点,展现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青春风采,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
自2015年上海市教委启动此项比赛以来,团委、艺术教育指导中心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开展相关备赛工作。我校精心编排了展现当代人航天梦的舞蹈《织锦·飞天》(创作);以我校学科特色为背景,展现当代青年以青春谱写经纬中国的朗诵《经纬青春》(创作);根据京剧名曲《夜深沉》主题畅想,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民乐小合奏《京韵随想》(创作);合唱《春晓》《Nyon,nyon》和民族打击乐《风如松》等艺术作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次大学生艺术展演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艺术团老师和同学们的辛勤付出。艺术团指导老师周继来说:“艺术团的同学们都很不容易,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相聚在一起,为了追求艺术作品的完美,在排练期间克服个人困难,力排重重险阻,在不影响学业的基础上,挤出时间参加排练。”一个好的艺术作品是需要打磨的,在长年累月的排练中不知道“敲坏”了多少乐器,人文学院大二的旦增央啦在她的朋友圈晒过一张名为“祭奠一下被敲坏的梆子”的图片,原来梆子是旦增央啦在民乐团使用的演奏乐器,每周她都要从松江赶到延安路校区去参加彩排,每周两到三次,雷打不动,在长年的排练和演出中梆子已经换了三副,这次旦增央啦是带着她的第三副梆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演出获奖作品《京韵随想》。周老师说,不只是梆子,还有木鱼、大鼓等,这些淘汰的乐器见证着艺术团一届届团员们的用心付出!
在此次参加大学生艺术展演的同学中还有多名大四的学生,这次展演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在学生生涯中最后一次站在演出台上,他们交出的不只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一份难舍的情怀。他们在毕业论文、就业实习的忙碌中挤出时间来彩排,晚上八九点或者周末彩排也是常有的事。前任民乐团团长、管理学院大四学生林薏告诉记者:“我喜欢民乐,更喜欢和大家一起演奏的氛围!”她说,在艺术团的这四年是她大学时期最珍贵的回忆,不少艺术特长生大三就退团了,但是正是出于对民乐的这份爱、对艺术团的这份情让她选择了“有始有终”,这次大学生艺术展演取得的好成绩是她送给母校最好的毕业礼物!
据悉,我校于2004年成立艺术教育中心,并重新组建学生艺术团。自成立以来,中心及艺术团始终致力于追求专业而又具有活力的表演,先后成功主办了《走,到黄河去!》《青春东华》《戏剧专场—暗恋•桃花源》《记忆•60年》《“艺术与我”合唱音乐会》《“艺术与我”2011》《“艺术与我”钢琴音乐会》《琴筝雅裳•如梦令——民乐专场》等20多台主题艺术晚会,打造 “艺术与我”品牌文化项目,设立“琴筝雅裳文化传习基地”。艺术团多次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及社区艺术演出,2017年还走出国门赴非洲肯尼亚四所孔子学院巡演,把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乐演出和融汇了中非元素的时尚设计带到非洲,巡演获得了四所高校师生和在肯华人华侨代表的一致好评和连口称赞。艺术团成员曾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民族打击乐大赛、全国鼓艺大赛、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市学生艺术节、上海市高校钢琴比赛等各类比赛和演出中取得优异成绩。
附:东华大学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获奖名单
优秀组织奖 东华大学
一、艺术表演类
民乐小合奏《夜深沉之随想》(《京韵随想》)
朗诵《经纬青春》
二等奖 打击乐小合奏《风如松》
舞蹈《织锦·追梦》
二、优秀创作奖
民乐小合奏 《夜深沉之随想》(《京韵随想》)
朗诵 《经纬青春》
三、艺术作品类
1、书法/篆刻(甲组)
三等奖 《陋室铭》
2、绘画(甲组)
二等奖 《石桥、水乡》
三等奖 《大别不别》
3、绘画(乙组)
三等奖 《冬》
4、摄影(甲组)
四、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优秀项目
第一名 《动物伊甸园-嗨皮手创生活产品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