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中国制造2025》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课题研讨会[图]
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和《中国制造2025》要求,推进教育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课题研究工作,8月8日至9日,由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原13所重点工科高等学校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中国制造2025》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课题研讨会在上海紫竹高科园区顺利召开。教育部高教司吴爱华处长、上海交通大学徐学敏副校长、以及来自教育部理工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汕头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单位)共50余名教务处长、专家学者参会,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吴静怡处长主持。
徐学敏副校长首先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三方面,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改革工作,提出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思路,强调了《中国制造2025》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课题的研究意义,并表达了对会议课题研究成果的期待。
吴爱华处长指出:“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战略蓝图,我们教育系统应更加积极主动的面对,注重与产业合作、与产业联合协同,要从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方面研究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问题。吴爱华处长陈述了后续人才培养工作的3个着力点:(1)调整结构,引导人才培养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2)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3)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为高校进一步明确改革思路和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了指引。
《中国制造2025》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课题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0个重点领域、“集成电路及专业设备”等23个优先发展方向,参会高校逐一从“产业需求分析、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建议”等几个方面汇报了本校负责的研究内容,课题的总研究报告将于8月中旬完成。
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了教育部原13所重点工科高等学校教务处长联系会议,各处长结合高校“十三五规划”制定,主要从高校综合改革、学分制收费制度、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发展与专业认证方面,就本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重点与难点”角度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