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挺进大别山 ——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暑期社会实践纪行

29.08.2014  13:43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全国上下掀起了对这位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纪念热潮。为追寻伟人足迹,探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历史事迹及思想在当代教育中能产生的历久弥新的意义,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两支理论学习型社团联合组织了“青年挺进大别山,推动邓论时代化——大别山红色资源在当代教育中的利用及意义调研(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的暑期社会实践。7月10日,来自力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的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赴安徽省六安市开展实践调研,分别到当地旅游局、大中小学、纪念馆等地进行了深入走访。

大别山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既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根据地,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挺进中原,揭开人民解放战略进攻序幕的目的地,是革命遗迹最多的地区,红色文化遗产有上千处。位于大别山东北部的六安市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发展主线,逐步成为华东乃至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然而,在红色旅游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大别山所承载的深厚革命历史意义及邓小平事迹和思想是否得到合理利用?是否在当代真正发挥了必要的红色教育作用?如何能在教育中进一步得以有效开发和宣传利用?带着一系列问题,实践队踏上了这片“青山绿水红土地”。

四天的实践紧张而充实,实践队员对六安市人民路小学、张店中心小学、六安市第二中学、北塔寺初中、皖西学院等学校的师生以及六安市旅游局副局长王特进行了访谈,并到六安市历史博物馆、大别山革命烈士陵园、金寨县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哨指挥部等地进行了实地参访。先后访谈20余人,了解搜集了大别山红色资源在六安市面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背景的人群的教育利用现状。总体而言,六安市虽然占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红色教育资源,但因受到地方发展、教育管理、人员观念等因素的限制,以大别山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在当地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开发利用并未展示出特别的优势与特色。六安和大别山红色资源反倒是受到周边省市如:上海、江苏等地人们的青睐,成为革命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

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重温了历史,对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者在大别山地区斗争的感人事迹以及青年责任、实践主题等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充分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是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的良好手段,对于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解决因时代和社会环境变化造成的部分群众价值观、信念模糊等问题都有着极强的教育针对作用,有助于中国革命优良传统、伟大民族精神、邓小平思想等在当代散发应有的光辉。实践队将基于调研情况对重视和加强红色资源在教育中效能的发挥提出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