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爱心能温暖一群人:松江大二女生暑期帮社区老人“代扔垃圾”分文不取

20.08.2019  12:12

  垃圾分类实行后,上海很多小区都采用了定时定点扔垃圾的模式,而每栋楼里总有几名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是生活难以自理的残障人士,应运而生的“代扔垃圾”服务,几乎成为所有小区的“刚需”。在“代扔垃圾”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商业模式之前,他们的需求多半依靠热心人的关爱和坚守,在小区里被默默消化。

图说:郑伊宁帮老人代扔垃圾。网络图

  某二手电商平台上存在不少上海地区代扔垃圾的购买链接,记者联系到其中一位卖家小郑,详谈过后,发现她其实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名大二的学生,想要利用暑期来兼职代扔垃圾服务。在她同意面聊后,记者来到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东路茸南苑小区,想用镜头记录下小郑“代扔垃圾”的日常。

  中午12时抵达后,记者原以为时间绰绰有余,然而没想到为见小郑一面竟等了足足6个小时。家中只有奶奶张士芳一人,她告诉记者,小郑把暑假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早上8时多就去实习,下午4时半后还要给别人上一次家教课,回来怎么着也得等到6点多。

  闲着无聊,记者参观了她们的小屋,发现家中摆放着很多照片,记录了小郑点点滴滴的成长。傍晚,记者见到小郑时,她始终挂在嘴角的微笑却跟照片里的小女孩一模一样。乐观、活泼、爱笑,是小郑留给我最为深刻的印象,尽管父母离异,她自出生起就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但在这个20岁的女孩身上,你能明显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

图说:家中摆放着很多照片,记录了小郑点点滴滴的成长。杨欢摄(下同)

  “我吃穿不愁还有书念,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在小郑看来,自己帮忙扔垃圾只是随手之劳,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赞的地方。“我们这栋楼里没有电梯,很多老人上下楼梯都行动不便。我奶奶平时就积极担任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工作,在她的影响下,我对垃圾分类的标准也比较了解,每天上学时就会顺手把楼道里别家堆在门外的垃圾带下去。久而久之,邻居们知道了这个情况,有需要就会叫我帮忙。

图说:小郑帮居民扫二维码积分。

  谈到二手电商平台上发布的代扔垃圾帖,小郑笑称那只是和朋友间的一个奇想,自己并没有当真。实际上,帖子发出去后真正咨询的人只有两三个,截至目前一单都没有成交过,所以都是义务给小区里的老人帮忙日常代扔垃圾。“很多居民家的绿色账户卡都存放在我这里,平常奶奶值班帮大伙倒完垃圾后就需要扫二维码积分。小区里很多志愿者年纪大,跟我奶奶一样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有时候扫不出来比较着急,我没事时也会在垃圾房那边陪她们。天气热的时候,味道也会比较熏人,但一想到爷爷奶奶们都如此积极地投身志愿者工作,我们年轻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冲在前头呢?

图说:小郑获得的奖状。

  小郑书房里摆满了各式奖状,记者注意到,除了体育赛事和学业优良的证书以外,她还曾因拾金不昧得到过学校表扬。

  谈话间,转眼到了六点半,小郑吃过简单的晚饭后便和奶奶一起去值班,路上遇见了不少熟人,她熟练地接过爷爷奶奶手中的垃圾,小跑着奔往垃圾房。

   记者手记

  谈话时间其实并不长,小郑却向记者强调了很多次,帮忙代扔垃圾只是一件平凡小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只是养成一个生活习惯,并不麻烦。这世上还有许多行动不便的人需要帮忙。或许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只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就可以把爱心放大到整个社会。

  父母离异后,爷爷奶奶将小郑抚育成人,但随着年岁渐长,他们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家里开销不算小,所以除了负担学业费用外,小郑还得身兼数职来补贴家用,但每当邻居出于照顾让她帮忙扔垃圾时想给报酬,都被小郑婉言谢绝了。“我其实挺‘财迷’的,可能是觉得爷爷奶奶太辛苦,所以就养成了攒钱的习惯。比如小时候不喜欢吃红烧肉,就会以1元的价格卖给班里的男同学。我想让爷爷奶奶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但并不意味着就得依靠别人的帮助。学校里的助学金我都不怎么申请,因为觉得自己并没有到那种地步,还有很多同学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困难,这我是能感觉到的。

  余华的《活着》,小郑读了不下五遍,在她看来,生活如此残酷,主人公却能积极地生活,这本身就足以令人动容。

  临别时,她送给我一句她最喜欢的话,“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行动是打败焦虑最好的办法”。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