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2016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暨中国自然保护区成立60周年
序言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上海”的应有之义,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今年的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也是中国自然保护区成立60周年,活动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可持续的人类生计”,旨在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
海三棱藨草
上海生物多样性概况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口交汇处,这一区域是陆地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边缘效应强烈,生境类型多样。全境除西南部有少数剥蚀残丘外,全为坦荡低平的三角洲冲积平原,平均海拔4米左右。上海位于太湖流域东缘,地区天然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黄浦江及其支流苏州河等。
上海市北起崇明岛西北端,南至金山县的大金山岛附近,南北长约120公里;西起青浦县西的商榻镇,东至崇明县佘山岛以东的鸡骨礁,东西宽约140公里。全市辖区内土地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2011年),周边海域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上海市岸线总长约518公里(不含无居民岛),其中大陆岸线长约211公里,拥有崇明、长兴和横沙3个有居民岛以及大小金山岛、浮山岛、佘山岛和九段沙等无居民岛屿(含沙洲)23个。
尽管上海市主要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形相对简单,但由于江河入海口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本地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全市共有淡水鱼类3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530种(包括两栖动物14种,爬行动物36种,鸟类438种,哺乳动物42种)。全市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780种,隶属于2门6纲125科,其中蕨类植物4纲17科25属35种,被子植物共2纲108科415属745种。
芦苇
上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落实保护法律和法规。上海市政府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落实了国家颁布的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主要包括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以及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并实施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包括《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和《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规章、管理办法和条例,包括《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上海市绿化条例》、《上海市森林管理规定》、《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上海市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
实施保护规划和计划。上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实施了国家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系列规划和计划,包括《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年)》、《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并且,上海市政府还在本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湿地、海洋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规划和实施计划,包括《上海市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等。
完善保护工作机制。在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及管理工作的同时,上海市政府建立了跨领域、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市环境保护局、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农业委员会、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及科研机构开展了密切合作,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提升科研监测能力。近年来,在上海市相关部门支持和组织下,一系列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自1994年第一轮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了多次全市物种调查。市环境保护局定期组织开展了全市生态环境调查,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全市水鸟同步调查以及公园绿地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等,市农业委员会依据《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实施了大范围鱼类调查,此外,各保护区也开展了一系列生物监测等。依据调查结果,初步摸清了本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动态,建立了相关物种数据库,出版了《上海植物志》、《上海鱼类志》、《长江口鱼类志》等物种编目志书。此外,部分科研机构和高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对本市生物多样性特征以及发生、发展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为本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科学保护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意见及建议。
加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近十余年来,上海市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建立自然保护区4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即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保护区和九段沙湿地国家级保护区,市级自然保护区2处,即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和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建立了野生动物禁猎区1处,即南汇东滩野生动物禁猎区;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即共青国家森林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公园153处,绿化覆盖率38.22%,城市绿地面积1222.83平方公里;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和种质资源移地保存得到较快发展,已建动物园2座,即上海动物园与上海野生动物园;建立植物园2座,即上海植物园与辰山植物园;建立水族馆2座,即上海市海洋水族馆、长风公园海洋世界。此外,还建立了以农业基因资源为主的种质资源库。由于湿地保护的显著成效,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被湿地国际公约秘书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推进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资金和技术上获得了一定支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上海市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与交流。上海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进行了一系列合作项目。上海还参加了中国与欧盟、东盟等地区性组织的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话,就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相关技术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此外,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还被湿地国际亚太组织接纳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水鸟湿地网络成员。上海市相关部门以及部分非政府组织如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上海市野鸟协会等组织了定期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得到了增强。
白头鹤
上海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
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在快速城市化的影响下,上海市陆生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分布破碎化程度加剧、沿海滩涂湿地面积持续减少。环境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对水生和河岸生物多样性及物种栖息地造成影响。环境污染、船舶航运、海上工程和捕捞生产等人为影响造成上海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衰退。陆域野生动物与水生动物种群普遍偏小且分布较为孤立,基因交流较少,遗传多样性未得到有效保护。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本市部分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物种濒危程度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凤眼莲、互花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入侵植物的分布面积在扩大,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底栖动物
上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管理机制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生物物种资源家底尚待进一步摸清,调查和编目任务繁重,全市范围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和预警体系尚未建立,生物多样性管护水平有待提高,基础科研能力仍然偏弱,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问题的能力不足,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本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和《环境保护部关于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通知〉的通知》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文件精神,加大问责监督和惩治力度,坚决整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行为。
全面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本市将加强就地和迁地保护建设,开展生态恢复、保护与减贫示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本市保护的系统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加大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普及相关知识,报道先进典型,曝光违法行为。支持社会团体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试点示范,支持学校将生物多样性知识引入课堂,支持社区自觉参与保护工作,营造政府引导、企业履责、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小天鹅
结束语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为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蓝天和宝贵的生物资源,让我们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并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上海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