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共建生态宜居闵行
03.12.2014 01:20
本文来源: 统计局
多措并举 共建生态宜居闵行 —— 闵行区 2013 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统计监测报告(园林绿化篇) 作为城市中有生命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绿化林业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闵行区绿化林业遵照科学规划、重点建设、人性化管理、探索特色绿化的宗旨,坚持“城乡统筹、绿林融合、建管并举”的原则,全区绿化林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根据上海市绿化市容统计年鉴显示,闵行区林木绿化率从2008年至2013年分别为21.90%、21.90%、22.7%、23.60%、24.0%、23.9%,稳中有升。公园绿地面积从2008年至2013年分别为1952.42公顷、1997.18公顷、2053.01公顷、2113.63公顷、2238.85公顷、2290.4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25.1平方米、24.43平方米、23.72平方米、23.6平方米、24.3平方米、24.34平方米。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上海市闵行区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我区共有湿地资源2409.1公顷(其中,河流湿地1085.27公顷,人工湿地1323.83公顷)。截至2013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14.43%,园林绿化覆盖面积为8900公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年报数据),林地总面积6813.95公顷,园地面积607公顷。其中,公益林面积2562.84公顷(含一级公益林2439.341公顷,二级公益林123.502公顷)。城市热岛效应得到有效缓解,先后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国家园林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世界屋顶绿化最佳城市金奖”等殊荣,并多次获得市绿化系统,区(县)际“白玉兰”杯竞赛城郊组第一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管理奖”。在“香港国际花展”上,闵行区代表市绿容局参展并获最佳设计和最具特色双金奖。 一、主要绿化成果 1 、注重科学规划,绿化林业发展格局逐步优化 闵行区将绿化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形成了以立体绿化建设为特色,以景观道路、河网、路网绿化带为网络,以公园、街头绿地为基底的绿地体系框架。 克服土地、资金、动拆迁等多重困难,积极推进规划落地,完成闵行文化公园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并对外开放,完成光华西湖绿地,推进外环生态建设前期工作,完成外环生态专项(莘庄段)土地前期手续和方案设计工作,完成外环生态专项(梅陇段)规划选址、工可报批等前期工作。历年来,共新建公园21个,创建市五星级公园2座、三星级公园4座、二星级公园4座,基本实现“一镇一园”目标。 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大力推进区内河道、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沿线的绿化林建设,2013年建成了浦江片林、苏州河生态防护林等公益林地3.8万余亩,围绕年初上海市下达的90公顷绿地建设任务,努力克服土地资源紧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等困难,多方协调,挖掘潜力,建成各类绿地101.79公顷,其中,公园绿地60.96公顷。有效改善了多年以来绿地林地存在的层次缺乏、植株密集、病虫害严重、色彩单调等问题,基本消除了绿地林地的“结构简单”和“景观单一”的现象。 加强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的配套绿地建设和管理,建成市级花园单位107个,市绿化合格单位124个,其中上海电气厂、吴泾化工厂、烈士陵园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建成上海市园林式小区65个;新建小区绿地率平均在40%以上,其中名都城小区获“新中国50年上海最佳住宅小区大奖”,莲浦花苑小区获“全国城市住宅建设试点小区优秀奖”。 2 、规范绿化管理 ,绿地社会功能明显提升 重视绿化成果保护,加大绿化、林地保护的力度,积极开展“以绿为媒,构建和谐社区”六进活动及“建设生态文明,共建美丽闵行”为主题的认建认养和义务植树活动,有效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绿化建设的积极性,使全区逐步形成“人人为绿化建设献一份力”的浓郁氛围;加强绿地养护管理,基本消除绿地林地失管失养现象;积极推进老公园改造,拓展公园的无障碍设施、健身运动、文化活动等功能,进一步完善公园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针对小区树木遮阳、美化小区环境的要求,积极推进旧居住区绿地改造。 围绕城市绿化的科学化管理和动态监控,启动了绿化网格化管理系统,对建成区内的绿地、行道树、古树名木及其后续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录入。运行了上海市绿化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了“一门式”的行政许可受理系统和“一线式”的绿化投诉受理系统。 3 、推广优良树种,绿地群落结构 有序调整 重视绿化植物新优品种的引进筛选和示范推广力度,在公共绿地建设、绿地改造、公园改造项目和居住区配套绿化行业管理中,共推广应用140多种新优乔灌木和宿根花卉品种。目前全区绿地常见植物达400多种;积极践行“春景秋色”示范工程,通过抽稀过密苗木,增加落叶乔木、花灌木、宿根花卉,减少草皮数量等方式,调整了绿地树种结构、丰富了绿地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常绿与落叶树比例失调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优化了植物群落结构。 通过科技攻关,对新优植物引种培育、植物群落构建、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信息管理、湿地生态恢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应用,不仅确保了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更提高了行业科技水平。 4 、特色亮点工作 针对全区绿化面积有限的现状,积极推广屋顶绿化、绿篱围墙、檐口绿化、绿荫停车场等立体绿化建设模式,特别是针对闵行建筑屋顶的现有条件和景观要求,建设了草坪式、花园式、组合式等不同形式的屋顶绿化,积极探索常态长效的立体绿化发展模式,对立体绿化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等进行技术攻关,在重点抓好承重、防水、种植三个技术环节的同时,成功研究了屋顶雨水利用、滴灌、渗灌、拼装移动蓄水式花箱等新技术、新工艺;制定了《闵行区立体绿化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闵行区开展立体绿化建设的工作方案》、编制完成《上海市闵行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等文件,基本实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真正把立体绿化作为闵行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创建的重要举措;解决了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的植物选择、栽培基质、防渗漏等技术难题。 在巩固以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立体绿化建设工作, 新建立体绿化5.06万平方米,其中,屋顶绿化4.03万平方米,檐口绿化2900平方米,棚架绿化7400平方米,进一步丰富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形成了一批以政府机关及卫生、教育系统等事业单位为代表的立体绿化示范点,以沪闵路、水清路、延安路高架、中环线为代表的立体绿化示范道路,以莘庄镇、虹桥街道、紫竹园区为代表的立体绿化示范区域,构成了“点-线-面”相结合、具有闵行特色的第五立面绿化景观。 同时,制定立体绿化管理和考核制度,落实有资质的专业养护管理单位,加强考核评估和巡查管理,确保立体绿化建设成果。在2010年召开的世界屋顶绿化大会上,闵行区获得了唯一的“世界屋顶绿化最佳城市金奖”。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1 、健全网络,落实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绿化工作的领导,闵行区专门成立了由各委办局、各街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绿化委员会。建立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为强化考核措施,每年与委、办、局和街道、镇分管领导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并将绿化工作成效纳入各相关单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了绿化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 2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闵行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市民参与”的方式,引导社会大众共建共享绿色家园,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广泛宣传。 充分借助市、区、镇各级新闻媒体的力量,广泛宣传绿化工作动态和阶段性成效,做到每周报纸上有文章、电台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形象;结合植树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绿色人生,绿色守望”“大手牵小手爱绿护绿活动”等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开展绿化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组织《绿色闵行》等专题片到社区、学校播放;向社区居民发放《诗画闵行》等绿化宣传画册以及公益宣传品,提高社会影响力。2013年组织开展了60余场“以绿为媒,构建和谐社区“六进活动,将绿化花卉和绿化知识送到市民手中。 二是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通过条块结合,区镇联动,专群结合,使群众性绿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形成全民共建绿色家园的合力。区四套班子领导和机关公务员率先垂范,每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在闵行区体育公园、闵行黎安公园等处设立了植树示范点。在全区20座公园内开展树木认养活动,将体育公园、闵行公园作为日常认养接待点,扩大了义务植树的影响力和时效性。2013年,全区春季植树12.03公顷,参与人数达1200人次,单位和个人认养树木2000余株。 三是引导企业参与绿化公益事业。 区各级绿委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参与绿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投资兴建的公共绿地面积占全区公共绿地总面积的11%(例如:紫竹科学园区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建设了黄浦江滨江大道和森林半岛绿化工程;闵联公司投资4500万元兴建了闵联生态园)。 3 、立足长效,规范管理 闵行区认真贯彻落实“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工作方针,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绿化工作机制,推动全区绿化常态高效管理。 一是坚持依法兴绿,规范绿化市场。 闵行区在绿化建设和管理中,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绿,并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加快区部分主干道两侧绿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闵行区公共绿地养护管理的实施意见》、《闵行区立体绿化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面推行绿化建设管理向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发展。全区绿化建设和管理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目前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绿化建设和养护招投标管理制度以及市场运作机制。通过运用优胜劣汰的市场运作机制,提高了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细化管理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闵行区充分发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作用,坚持行业管理和属地化管理相结合,专业养护与社会管理相结合,推动条块联动,形成管理合力。实施了绿化建设、养护管理重心向镇、街道下移,实行属地化管理、区政府补贴的奖励模式。同时,强化区绿化管理部门行业管理的力度,制定实施区公园、公共绿地建设和养护等细化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并以开展镇、街道绿化竞赛评比活动,加大对先进的激励引导,整体提升了绿化建设和养管的水平。闵行区探索建立和完善绿化专管员队伍,构建了绿化“网格化”管理网络,在各镇、街道、工业区建立了绿化专管员队伍,负责绿地的日常巡视、技术指导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绿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建立了绿化GIS地理信息系统、绿化行政审批、投诉受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4大网络平台。GIS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使政府管理部门精确掌握全区各类绿地、林业的信息及发展动态,为规范行政许可程序、推进绿化林业政务信息公开、推进绿化林业新一轮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来源: 统计局
03.12.2014 01:20
市司法局首次在全市范围统一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活动
为贯彻落实《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司法厅
中央扫黑除恶第二轮督导告一段落,十个督导组回京交上成绩单
4月初至5月上旬,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