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发展如何“刷新”(上)
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外贸回稳向好势头仍在延续——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141.66亿美元,同比上涨11.4%。其中,出口同比上涨7.9%,进口同比上涨16.7%,以超出市场预期的增速迎来2017年的“开门红”。在当前外贸形势趋稳、进出口质量和效益有所提升、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国际市场份额提升的背景下,2017年我国外贸发展的新空间在哪里?如何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外贸还可以培育哪些竞争新优势?本报特邀业内权威专家,共议我国外贸发展新空间。
重点领域寻求重点突破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
从我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及自身运行的指标分析,今年我国外贸发展仍将面临十分艰难的局面。如何拓展外贸发展的新空间、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充分激活外贸增长的新动能是商务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情况不仅关系到外贸回稳向好的小目标,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的中期目标,更关系到我国“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目标。我们需要把认识统一到2016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上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寻求突破,开拓外贸增长的新空间。
第一,开拓外贸增长新空间,要明确几个重点领域:
一是高度重视并做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工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陆续起步,贸易投资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应借助今年5月份中央将在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有利时机,全面扩大同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努力扩大增长的新空间,特别要注重发挥好工程承包项目对出口的带动作用。实践证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潜力是巨大的,有待于进一步深度开发,扩大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不仅可以对我国拓展外贸增长空间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将对“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高度重视并利用好已同我国签署海外自贸协定国家及地区的贸易发展机遇,特别是市场潜力较大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东盟,在大多数商品已实行零关税的基础上,谁先把握好这一机遇谁就将最先从中受益。我国应主动扩大同上述国家及地区的双边贸易,全力拓展贸易增长的空间。
三是高度重视并发挥好海外投资对出口的带动作用。我国的海外投资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投资和贸易的紧密度将进一步上升。在继续支持企业国际化拓展的同时,我国应继续引导大型跨国企业发挥好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包括充分发挥各种经贸合作形式对出口的带动作用,以此形成出口增长的新空间。
第二,优化外贸结构需要把握好几组关系:
优化外贸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来看,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以避免在结构调整中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首先要处理好加工贸易同一般贸易的比例结构转化问题,要承认加工贸易仍是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贸易比例上升、加工贸易比例下降从理论上讲是一种积极的变化,但如果这种变化速度过快,则不利于外贸的稳定发展。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种结构变化是由企业外迁和流失造成的,就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要特别关注并研究加工贸易的发展环境,避免有关资源过度集中地向外转移和流失,关键要解决好投资环境问题。
其次,在追求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高附加值出口产品,另一方面要不断巩固传统出口产品的优势,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再次,在支持保护民营出口企业积极性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国有企业在扩大出口中的潜在优势。当前民营企业出口已占全国出口份额的46%以上,而国有企业退缩到11%左右,且一直处在负增长的局面,这一变化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但我们相信国有企业仍有相当的出口潜能和竞争力,全力摆脱国有企业出口负增长的局面对巩固外贸回稳向好至关重要。
打好高端、服贸、电商三张“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
在拓展我国外贸发展新空间方面,除了继续巩固传统的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市场之外,还要大力拓展非洲、南美等非传统市场,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加大直接投资力度,通过建设境外合作园区、搭建各类合作平台、投资设厂、开展加工装配、进行产能和高端装备合作等方式促进贸易的开展,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和劳务的输出。
在优化外贸结构方面,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一是大力推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如高铁、通信产品、北斗导航、核电、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潜水器、超级计算机、无人机、智能手机等。
二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促进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的重要抓手。要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提高服务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发展。改革不适应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探索服务业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升服务业发展的便利化水平,从政策上支持服务业的发展和开放。
三是大力推动e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于e国际贸易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为技术支撑,有利于打破贸易发展的物理和空间阻隔、行政干预和贸易保护,未来其发展空间不可限量,将成为下一代贸易发展的主流模式。为此,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和推动e国际贸易的发展,建立健全适合跨境电子商务向e国际贸易顺利转型的电子监管体系、税收监管方式、电子通关系统和金融支持政策等。
在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方面,一定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我国出口从传统的成本优势向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优势等为核心的综合优势转变。为此,要积极推动企业增强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不断扩大高端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产品出口的规模和比重,继续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真正推动我国制造业和出口向中高端迈进,夯实出口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基础。
以创新开启外贸发展新空间之门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赵萍:
创新是拓展外贸发展新空间的核心要素,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世界经济仍在低迷中缓慢复苏,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只有创新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填补国际市场空白,为我国外贸增长创造新空间。其次,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原有的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竞争优势容易遭致“反倾销”“反补贴”的损害,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使我国外贸在“优进优出”的发展路径上稳步前行。再次,创新可以激发国际市场新的需求,通过供给方式和供给能力的创新,在不影响已有国际竞争格局的基础上挖掘国际市场的潜在需求,最不容易遭到竞争对手反对,是贸易摩擦风险较低而收益较高的发展路径。
创新的路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创新。外贸政策要统筹发展,要把贸易与投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国内规则与贸易规则统筹协调,形成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政策体系。二是技术创新。加强出口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创新,既包括产品和服务核心功能的创新,也包括相关服务、品牌和理念的创新,利用创新诱发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为“优进优出”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三是贸易方式创新。在原有的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放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型贸易方式的发展环境,探索跨境支付、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等服务贸易方式创新,使外贸发展形成多渠道并举的发展格局。
放眼未来,我国应着力形成外贸竞争三大新优势:一是技术优势,特别是在机电等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远超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二是品牌和文化优势。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对外贸易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品牌价值体系,为外贸出口打造更高的品牌附加值。三是营商环境优势。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平稳运行的国内经济、广阔的国内市场、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政策环境等,不仅有利于形成外贸增长的新动能,也是独特优势。
(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作者:栾国鍌、刘明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