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师生去年借阅图书42.6万册 文科哲学最热
复旦大学图书馆“年度阅读对账单”火热出炉,通过生动的数据和图表将复旦师生在过去一年中有关图书馆与阅读的点滴一一拿来盘点。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是从2011-2014年图书馆借阅数量不断下降后,2015年图书馆阅读数量的首次强烈回升,甚至达到了2010年来的最高水平。其间,更有学霸一年借阅了473册图书。
中文系、法学院成借阅大户
纸质书的生存状况因为受到电子书和传媒的普及而被持续压缩,2011-2014年,复旦大学图书馆借阅数量不断下降,让很多人感叹“一代人有一代人做学问之方式”。不过,2015年,图书馆阅读数量却强烈回升,这也被复旦人视为一种原生态阅读的可喜回归。
在过去的一年中,复旦大学图书馆共开放355天,累计4970小时,几乎与校园中的师生朝夕相伴;它的大门曾被1346214次踏入,它的主页则获得了4076932次访问;被师生借阅的图书达到426058册,若垒起来,能近8586米,恰是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的海拔;在馆际间传递书籍的图书馆“小哥”累计有148天奔波于路上,走过6364公里,相当于走过了一整条长江的长度。
其中,本部文科及理科图书馆接待人数最多、密度最大,自习室及阅览室利用率高,图书借阅量高;江湾图书馆相对地广人稀,环境舒适。年度借阅图书最多的前5名院系分别为中国语言文学系、法学院、经济学院、基础医学院和历史学系。
复旦师生都在读什么
“年度受推崇榜单”按照文科、理科、医科、非专业书籍及电子期刊的分类方法,回答了“复旦师生都在读什么”这一问题,每个分类下借阅量第一的图书分别是《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微积分学教程》、《人体解剖彩色图谱》、《心理学与生活》和《自然》。
从理工科学生的借阅情况看,仍然是以工具书、习题集以及专业课程书为主。文科生的借阅书目涉猎颇广,从哲学到经济学,从社会学的《正义论》到女权作家的《第二性》再到《王小波全集》等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此外,年度最想阅读的5本书依次为《心理学与生活》、《解忧杂货店》、《追风筝的人》、《平凡的世界》以及《如何阅读一本书》。
个人榜前五名年借阅均超300册
据了解,复旦图书馆本次还为年度借阅图书在五本及以上的读者推出了“个人琅琊榜”。通过提供学号和密码,符合要求的师生都将能够知晓过去一年自己曾多少次踏入图书馆的大门,借过多少册图书,在同类读者中的借阅量排名情况乃至最受自身青睐的图书类别,再次回味一年中的点滴阅读时光。
随着年度阅读对账单的出炉,以超乎大部分读者的借阅量而引人瞩目的年度“阅读达人”们也随之浮出水面——总计5位学子以逾300册的年借阅量称霸“阅读达人”。
以年度借阅量为序,他们分别是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王同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阮亚芸、哲学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黄子洵、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梁银湘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2012级博士研究生董同学。他们中的每一位年借阅量都达到300册以上,借阅量最高的王同学更是在一年中借阅了473册图书,平均一天1.295本。
[专访阅读达人]
享受阅读,将书本当做朋友对待
复旦外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阮亚芸此次以年度借阅415本书成为“阅读达人”亚军。“完全没有奔着数量去借阅书籍,但能收到这一年的‘对账单’,还是满心欢喜,看着书目竟也能想去当时当地去借阅相关书目背后的缘由和插曲。所以,非常感谢图书馆为我们留存下这一年的阅读足迹。”她向青年报记者说道。
除了专业书籍,阮亚芸经常涉猎历史、文化、心理、社会学和管理类书籍。其中,一些偏理论和专业学术类书籍,她通常还会拿出笔记本,一边读书,一边自己整理归纳出框架。“我喜欢摘抄和做读书笔记,这个习惯对写论文、积累素材方面,也很有裨益。”
阮亚芸每天看书的时间并不固定,课多的话,就晚自习看书,周末或是没课的日子一般一整天都在图书馆,但一定每天都会看。至于如今容易被手机、微信干扰的通病问题,她是这样处理的:开始晚自习之前用十分钟会浏览手机更新的信息,之后的3-4小时她就不看手机,等到下了晚自习,再开始处理落下的事情。
会不会碰到看不进的问题?“不妨尝试把手里的书本当作朋友一样去对待。有问题了,看对方是怎样解决的,若不满意对方的处理方式,读者自己也可以明确指出在哪一部分可以进一步补充。”在她看来,这种读书方法更易将读者带入话题,能够让读者和著者进行跨时代跨国界甚至于穿梭两个世界的交流,是真正的“享受阅读”。
>>文科图书榜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王小波全集》《正义论》《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第二性》
>>理科图书榜
《微积分学教程》《基础有机化学》《费思曼物理学讲义》《数学分析》《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