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立20周年学术报告会举行

23.11.2016  22:21

2016年11月19日上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立20周年学术报告会暨博士生论坛在光华楼开幕。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首任系主任陈立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耿涌,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周东美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正主持开幕式,系主任杨新致欢迎辞,并介绍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自1996年建系以来的发展历程。国内环境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兄弟院校代表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师生代表近300人参加活动,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环境和生态学科发展学术前沿。

陈立民回顾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发展的历程,充分肯定了广大师生的努力和贡献,并代表学校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提出了殷切希望。要培养更多党和国家需要的一流人才,要做更多一流的科学研究,服务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充分发挥复旦多学科综合优势,继续优化学科整体布局,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着力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复旦环境学科发展为国内领先、若干领域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环境学科群。

雾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6亿多人口的迫切环境问题。张人禾所作的题为“中国东部雾霾天气的年际变化及其与东亚季风的联系”的学术报告,让师生们对雾霾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雾霾的形成既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直接相关,也与气象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治理雾霾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周东美关于“生物炭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环境影响”的报告重点介绍了生物炭对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这一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修复效率,且不会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将有效促进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环境利用效率的研究是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耿涌以“基于能值分析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为题,在国家和省一级层面分析了中国主要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11月19日下午和20日上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部分教师以及参加本届博士生论坛的各兄弟院校代表等近40人分别在4个分会场作了学术报告,展示研究成果。报告内容涵盖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三大领域的各个方向。

据悉,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立20周年系列活动即将陆续展开。期间,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系友将先后返校,全国环境类院系院长系主任论坛也将于12月上旬在复旦大学召开,届时他们将与复旦师生共同探讨转型时期我国的环境学科发展方向,为建设一流学科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