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创新机制加大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

20.02.2016  19:13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前瞻布局儿科学学位点建设,充分发挥儿科学教学团队“名教师、名教材、名课程”优势,依托附属儿科医院的临床医教研平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解儿科医学人才紧缺之困。

——明确目标定位,持续推进儿科学学位点建设。2012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入选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项目,项目建设期为期4年,由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教授领衔。项目明确了以建设国内一流儿科医学学科、培养高质量儿科临床医学人才和儿科青年科学家为目标。在项目实施的4年里,始终注重对医学生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的教育,强化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群体健康、信息管理、沟通技能、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目前,该项目仍是上海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唯一涉及儿科学方向的人才培养项目。

——打造精品教材课件,持续提升儿科学教学质量。由桂永浩教授和附属儿科医院郑珊教授主编的《儿科学》《小儿外科》入选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电子书包数字化教材《儿科学》将于2016年3月上线,在全国10余所高校投入使用;《儿科学(英文版)》《儿科学案例分析(英文)》等外文教材相继出版。同时,上海医学院儿科学教学团队制作了一批兼具系统性、创造性、实用性的授课课件,内容涵盖儿科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神经、血液、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以及新生儿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小儿外科、儿科急救、儿童保健等;组织30余名高年资医师耗时1年,制作“儿科学教程”“小儿外科学”等4门多媒体课程课件,共136学时。此外,还引入现代化的考试软件,建设儿科试题库,并启用试卷的统计分析、评价、反馈和导向等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点。

——加强资源整合,持续为学生提高能力创造更多条件。一是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制订儿科医学人才“腾飞计划”,设立教师队伍专项培养基金,每年选拔15-20名青年骨干出国(出境)进修;导师考核结果与招生资格挂钩,激励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导师队伍。二是依托复旦儿科论坛、海外专家讲座、国际性研讨会等学术平台,引导学生及时把握和跟踪儿科学学科前沿新方向、新进展。三是大力开展临床实践教学,依托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附属儿科医院共同牵头、联合10家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组建的“复旦儿科医疗联合体”,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深入参与到高水平、高标准的儿科诊疗服务中,有效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

——注重人才结构,持续加大儿科医学人才招收力度。上海医学院自2015年开始在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设立“儿科学方向”。未来几年内,计划将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方向)在学校招生计划中单列,每年招生人数预计达到30名左右。同时,还结合“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推进,将儿科医学人才培养纳入其中,让更多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医学生顺利成为合格的儿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