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一周年院庆 暨《广州大典》捐赠仪式举行

03.12.2015  11:43

2015年11月29日,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一周年院庆暨《广州大典》受赠仪式举行。来自国家图书馆、广州市、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方志办、上海质量监督局、上海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广电科学研究院、浙江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兰溪市、开化县、西藏大学、河西学院、金陵科技学院的专家学者百余人汇聚一堂。

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致欢迎辞,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吴建中,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先后致辞。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致辞并作研究院年度工作报告。会议由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主持。

许宁生在致辞中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是一个时代性的重大命题,是“中国梦”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正是要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方面、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发挥作用。他指出,保护古籍是与时间赛跑的工作,复旦大学将继续大力支持研究院的各项工作。校内不仅拥有丰厚的古籍收藏,而且有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中心、文史研究院、文博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等经验丰富的古籍研究专业团队,有化学、高分子材料、生物、计算机等与古籍保护技术密切相关的学科,有一流的古籍修复与古籍编目专家,这些都为复旦大学进一步推动古籍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张志清对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一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致辞中指出,一年前,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在复旦大学成立,是全国古籍保护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复旦大学在各方面对古籍保护教学和科研积极投入,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也将积极配合,助力培养更多古籍保护专业人才,构建古籍保护实验室和学科体系。

吴建中表示,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是我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推进以来的创新成果,也是践行文化强国战略,建设上海文化大都市的重要举措。研究院开创了学科建设与应用型高端人才培养的新局面,上海图书馆、上海古籍保护中心将与研究院紧密合作,将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古籍保护工作。

杨玉良回顾了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建立成立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指出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团队组建、学术交流、项目拓展、实验室建设、为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步,强调研究院将根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复旦大学的“十三五”规划,结合研究院的工作实际,制定研究院的“十三五”规划。

罗俊指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是大学的四项基本使命,而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在这四个方面都承担着重要责任。他表示,希望两校在中华古籍保护研究方面携手合作,形成一股研究力量,共同推进研究工作的开展。

陈建华市长当场捐赠《广州大典》,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代表图书馆受赠。大典全书汇集上下两千年、4064种珍贵广州古籍文献,共520册,编纂工作自2005年启动,历经十年磨砺完成,于 2015年4月由广州出版社出版。陈建华表示,将与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一起进行古籍纸张脱酸研究,并与复旦大学合作研究“开化纸”。

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是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实习基地建设。复旦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上海图书馆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随后,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周年座谈会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为研究院与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开化纸研究项目”在会上启动。

当天下午,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古籍保护实验室正式启动大会召开。杨玉良为实验室学术委员颁发聘书,并与专家们讨论了古籍保护实验室的“十三五”建设规划等重大事项。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谢冬荣,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万俐,上海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吴来明,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陶永华,版画专家倪建明,藏书家宗旨,研究院专家唐颐、陈刚、侯杨方、余辉等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