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哲学学院三门学业考排序引争议 教授:炒歪了!

06.02.2015  12:19

  东方网2月6日消息:本周二,上海37所高校公布2017年高考选科范围,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挂出的高中学业考三门选科的设定,很快引来公众围观。根据复旦公布的方案,哲学学院设定三门选考科目依次为物理、化学、历史。

  名校老牌专业打出揽才新要求,传递的是啥“风向标”?围绕复旦哲学专业“点名”要报考物理的高中生,各种“版本”的解读都来了。有的认为这是部分人文专业向理科生进一步示好的表现,也有中学老师据此推论,“擅长文科的学生今后考文科专业恐怕也难了”……

  昨天,记者就此采访复旦哲学学院相关负责人和资深教授。有教授直接回应称,说哲学学院首选物理考生,这不仅是对高校选科政策的误读,而且很明显是“媒体炒作”,还炒歪了!

   三门科目是“”的关系

  作为复旦大学人文社科专业中的代表性专业之一,哲学学院面向2017年上海考生招生,提出了选考物理、化学、历史的要求。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郝兆宽教授介绍,这三门科目是学院教授在审慎设定后提出的,而学院所提的这三门科目,物理、化学和历史之间,是“”的关系——考生“6选3”的科目中,只要对上任何一门科目都可以报考,所以不存在选物理的考生优先一说。

  “高考改革的大方向是取消文理分科,而哲学专业之所以提出选考物理等三门科目,本意就是传递这门学科青睐文理兼修的学生。”郝兆宽坦言,长期以来,高校哲学专业一度被认为是文科,这个信号传递到高中,结果显然不太妙。实际上,从哲学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很多领域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科学知识有一定了解,“死记硬背”的文科生恐难以跟进。所以借着高考改革院系有自主权提出学生选考科目的契机,学院进一步强化文理兼修的主张。

  但在采访中,也有任教于复旦哲学学院的教师反映,从近年来的生源看,具有理科背景的学生读哲学,总体上要优于很多纯文科背景的学生。“个中原因恐怕并不是文科生读不好哲学这么简单,而是跟中学阶段的教育情况有关——更多的好学生在高考时选报了理工科,而选报文科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数理等科目的成绩不够拔尖。

  有意思的是,近年来每到校内转专业时,总有一些来自理科实验班、物理系、医学院等专业的学生前来报考。郝兆宽说,这些“半路出家”的转系生,大多是出于兴趣来报考的,学习表现非常不错。

   学好物理有利于学哲学?

  虽然不掩饰对理科生的偏爱,但谈及哲学学院划定的选考科目被媒体热炒一事,不少教授仍觉得啼笑皆非。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汝伦直言,把哲学学院的高考选科范围炒成新闻,本身就很莫名,而且炒作中还夹杂着不少对哲学的误读。比如,有媒体以及专家认为,哲学专业的学习需要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读物理的学生在这一点上通常不错,所以哲学青睐物理生报考的做法很有道理。而张汝伦则认为,这根本站不住脚。“哲学在很多时候恰恰是反逻辑的,逻辑适用于常识,而哲学的思考则建立在对常识的怀疑和批判上。”所以,比起逻辑思维能力,哲学更要求学习者具有想象力、怀疑能力和批判思维的能力——这才是最基础且最重要的素质,比任何学科背景都受青睐。有一次给学生上课,张汝伦还专门提了一个问题,什么叫想象力。这堂课上,他收获的一个最满意的答复来自一名上海戏剧学院的旁听生,“把不符合逻辑的东西表达出来”。

  由此谈及哲学学院偏爱物理考生一事,张汝伦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不成立。“例如孔子孟子,不懂现代意义上的物理知识,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成为中国哲学家。而被公认的物理学家,无论是牛顿还是伽利略,生前最痴迷的是从未被科学证实的炼金术。

  记者注意到,从37所上海高校目前公布的1096个专业(类)的选考范围来看,更多的专业选择了拆掉传统文理分科的“门槛”,甚至不限考生的选考科目组合。大学众多专业已不设限,考生更没有理由固步自封、自我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