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庆建校112周年 复旦举行第51届科学报告会

25.05.2017  17:48

为庆祝建校112周年,5月23日,复旦大学112周年学术文化周开幕式暨第51届科学报告会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包信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以及400余位师生代表出席。

据悉,校庆科学报告会是复旦大学最大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邀请来自文、理、医、工学科的四位学者与复旦师生分享前沿成果和治学感悟。这一学术传统肇始于1954年。时任校长的陈望道提出,校庆种种活动,以促进科学研究为中心。此后,校庆科学报告会成为复旦大学的学术盛宴,弘扬复旦学术传统,凸显复旦文化传承,彰显复旦学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立足前沿、服务国家的志向和情怀,激发广大师生投身学术、服务社会的热情。

经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评议、投票,本届报告会由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胡安宁、材料科学系教授俞燕蕾、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高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迟楠分别作为文、理、医、工四类学科的代表发表主题演讲,解析各学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交流学术心得和成长体会。

文科代表胡安宁首先作题为《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科研的“道”与“术”》的演讲。作为一名“八零后”教授,胡安宁主要从事文化与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社会不平等、社会科学量化研究方法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以及 Social Science Research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 40 余篇(SSCI 论文 30 余篇),出版多部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目前担任SSCI期刊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和SSCI期刊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的编委。胡安宁还是牛津大学出版社书稿评审,包括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等20余个社会科学SSCI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国内顶尖期刊的论文评审,曾获得《社会学研究》优秀评审奖。

理科代表俞燕蕾带来了《让液晶随光起舞——谈学术工匠精神》主题演讲。俞燕蕾曾在Nature等学术期刊上共已发表SCI 论文70余篇,被他引30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件。俞燕蕾带领课题组建立了多种液晶高分子微执行器件的设计原理、构筑方法及功能调控准则,研制出微机器人、微泵、微阀等原型样机,推动了微光机系统相关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特别是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液晶高分子材料,构筑出具有光致形变特性的微管执行器,实现对各种复杂流体的全光操控,突破了微流体系统简化难题。该成果作为唯一通讯作者于2016年9月在Nature正刊发表,被列为2016年上海十大科技事件。

医科代表高强的演讲题目是《临床与科研 妙手与仁心——行医路上的点滴体会》。拥有医生和老师双重身份的高强也是一名“八零后”,在临床工作中主攻肝脏外科、微创外科和肝脏移植,主刀或一助完成相关手术1500余例,包括众多复杂手术和手术创新。他的科研方向为“肿瘤微环境、肿瘤的异质性和个体化治疗”。他曾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发表SCI 论文40篇,影响因子累计270分,单篇最高20.982分,单篇最高引用650多次;主持科研项目15项。现为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国际肝癌协会(ILCA)会员,担任3本英文杂志编委,参编专著4本。

工科代表迟楠带来《连接世界与你的那盏灯》主题演讲。迟楠长期从事高速光通信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以“理论→技术→系统→应用”为主线,针对高谱效率多维多阶光调制与光传输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相关成果被评为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迟楠共发表论文372篇,其中SCI论文192篇,SCI累计他引1032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其中5项已被授权);应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国内外大学作邀请报告26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纵向项目13项。她带领课题组自主研制成功的高速实时可见光通信系统样机,在第15届国际工业博览会展出并荣获得创新奖。

4位学者分别从不同的领域分享了不同的治学体验,并同现场观众积极互动。包信和向四位学者颁发有校长许宁生签名的演讲纪念牌。

本次校庆科学报告会拉开了学术文化周的序幕。据介绍,学术文化周期间,还将举行上海论坛2017和多场跨学科专场学术报告会等活动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