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士林夜市整改后有人气有秩序 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正在锦江乐园举办的士林夜市,恐怕是今夏上海最受关注的夜市之一。7月5日开门营业当晚,吸引了近2万名消费者,随后也传出秩序混乱、卫生堪忧、食品品质没保证等负面声音。
前晚,记者回访发现,经过主办方的调整,这里的秩序和用餐环境明显好转。就连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在调研多处夜市后也表示,锦江乐园开夜市为上海探索“夜市经济”开了一个好头,其中的教训和经验都值得借鉴。
队伍短了,体验好了
19时不到,记者到达锦江乐园士林夜市。
天还没有暗透,一串串黄灯笼已经亮起,蚵仔煎、烤鱿鱼、花枝丸、雪花冰等各式台湾小吃看上去很诱人。不少摊位前已经开始排队,但等候不超过10分钟就可以买到。公司职员金开与太太排在雪花冰的队伍里,他坦言:“之前听说了夜市人多排队长,特地选工作日错峰来吃,现在看起来很不错啊,等候时间也可以接受。”
要知道,夜市开业之初,这里人头攒动,站在队伍末尾的消费者都不知道队伍前端在卖什么,只能“囫囵吞枣”。与那时的“盛况”相比,如今的夜市既有人气,又有秩序:摊位的招牌又大又显眼,销售什么品种站在老远就能看清,摊位的促销员也拿着产品模型向打算排队的消费者推介;红色的软围栏围出了每个摊位的排队区,消费者不会排错队;销售区的地面干净得几乎看不见一张纸屑,周边好几个垃圾桶让消费者随时可以扔垃圾……当初的混乱场景,已经丝毫不见。
离销售区不远处,还有夜市主办方新设置的原材料冷藏室,进入夜市销售的产品原材料全部储存在这里。食药监管部门的驻场监管员和乐园本身的食品安全员每天来此抽检和监督,严防高温期间出现食品安全隐患。
布局和管理最重要
“大客流不是问题,布局和管理才是问题。”锦江国际地产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蔡盠钧并不讳言夜市在开业之初存在的不尽人意之处。他说,最初的布局是将3000平方米夜市划分为销售区、表演区和休息区三部分,30个摊位依次排开,想让入园的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可实际运营后,蜂拥而来的消费者让原先的安排走了样,最严重的问题,是进出公园的客流与等候消费的客流混杂在一起,加上当时上海连续下雨,直接影响了消费体验。
针对这些问题,夜市主办方进行了整改:一是把表演区和休息区调整到乐园的其他区域,3000平方米空间全部留给销售摊位;二是将一长条的销售摊位改成“工”字形,30个摊位一分为二,不仅增加了排队等候的区域,还改变队伍方向,不与进出园客流重叠;三是增加了30多个垃圾桶、20名保洁员,及时清理各种垃圾。蔡盠钧说,调整的效果十分明显,如今消费者在双休日等客流高峰的排队购买时间,也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另一些调整只有经常去夜市的消费者才能察觉到,那就是夜市对经营户进行“末位淘汰”。蔡盠钧说,面对部分消费者提出的口味问题,夜市通过网络平台投票、营业额比较等方式,定期选出不那么受市场欢迎的摊位,将其撤出。截至目前,已有四五家摊位被淘汰出局。
指导意见将为夜市“立规矩”
面对锦江乐园士林夜市的变化,市商务委副主任吴星宝认为,这是上海发展“夜市经济”的一次有益探索。他指出,上海在商业转型中提出增强体验消费,而“夜市经济”、“假日经济”都是重要的体验消费模式。从锦江乐园士林夜市的客流看,夜市的市场吸引力十分可观。目前,夜市工作日的平均客流量达到六七千人,双休日的客流量稳定在1.2万人至1.3万人,与不举办夜市相比,客流量至少增加一倍。所以,上海将引导和培育管理完善、安全有保证、产品有特色、价格公道的夜市,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消费选择。
当然,不论是锦江乐园的士林夜市,还是收编“黑暗料理”的周浦夜市,它们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上海正在对夜市经济进行调研,争取尽快出台培育夜市经济的指导意见,既要鼓励夜市发展,也要为夜市立规矩”,吴星宝表示。
场地和安全将成为上海发展夜市经济的首要考虑的两大因素。在场地选择上,夜市既要让百姓能够便捷到达,又不能影响周边环境,将遵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未来,上海既可能有长期的、室内的夜市;也会有短期的、室外的夜市。在安全保障方面,锦江乐园士林夜市和周浦夜市已经采取的“统一采购食用油和烹饪设施、统一回收泔脚料”等做法被专家认为是很好的管理经验,以后有望推广;而在夜市食品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上,指导意见将有更加明确的规定。